六叔年紀大了,接收新技術有些困難,有些聽不明白,他驚訝問道:“這跟我們說的有什麼關係?”
趙山河想了想,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介紹說道:“如果這種技術得到發展,未來的全世界的金融市場就能形成緊密的連線,到時候,在香江就能炒作全世界各大金融市場的期貨,股票,還有指數。那個時候,我就可以繼續進入這個市場來發展……”
鄭老的旗下有香江最大的商場,如今也應用了眾多的計算機,他對這方面的瞭解比較多一點。
聽到趙山河這樣說,他問道:“阿河,所以這是你看好電子科技,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趙山河點了點頭。“是的,工業時代從蒸汽機時代,到電力時代,再到電子時代,這是發展大趨勢。今天不談這個,如今基金的賬戶上,美金和港幣都有不少,我們還是來討論一下資金分配情況吧。”
他不想說的太細,更沒有拿出網路時代來說事,他們這些人雖然有錢有勢,可是在新技術方面,能幫得上他的地方太少了。
香江根本沒有發展計算機科技科技的土壤,不說人才匱乏,就是建廠的土地都沒有。
他的目光,一直望著北方。
資金分配,按照本金留在基金會,盈利全部分配為基準。不管是想要美金,還是想要港幣,大新銀行都會直接分配到各家的賬戶裡。
不過,趙山河的倡議是分配港幣,因為美金他想留下來帶去北方。
86年底,整個華夏的外匯儲備只有二十億美金。
如今這個時代,連襯衣換飛機都做不到,國內幾乎沒有工業,有限的外匯,都是賣糧食,賣礦產資源,賣石油換回來的。
作為後世最大的資源進口國,這個時代,卻只能靠出口資源,才能換取一點點緊張的外匯。
突進的華夏還在世界經濟圈子的外圍,不過也正好是跟西方的蜜月期。
這個時候,多輸送一定外匯,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到了九十年代,日子就難熬了。蘇聯的崩潰導致了華夏成為被打壓的物件。
華夏賣什麼,什麼就便宜,華夏買什麼,什麼就貴,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下個世紀第二個十年。
不過華夏一直負重前行,篳路藍縷,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藍天。
不到這個時代,根本無法理解華夏的偉大。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體,這中間經歷了無數人的奉獻和付出。
看到如今的窮苦,趙山河就恨不得時間撥快,快點到三十年後。
皆大歡喜的分贓大會,不,分紅大會結束,趙山河回到了自己的家裡,清算起來了自己現在能動用的資金。
他現在的總資產大約十六億,別墅,健身中心大樓,地利根德閣的房子佔了差不多一億,現金資產還有十五億。
除了香江股市和期貨市場的資產,能動用的個人資金差不多一億五千萬美金。
目前來說,已經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