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樓只有六層,一樓是停車場,樓上才是住戶。在六十年代,這樣的設計已經是很潮流,不過現在看上去有些陳舊。
房子不大,一層一戶,面積兩百五十平左右。
兩百五十平說起來不大,可是如果只是住一家人,那就顯得很大了,按照一個房間二十平來算,最少有十幾個房間。
但是以邵董的地位來說,這套房子就顯得很普通了。
他不是香江華人裡面第一個被授勳的,卻是第一個被封爵的。
在香江,他不是錢最多的,產業最多的,卻多年都是影響力最大的。
因為他掌控的是傳媒,是喉舌。
邵董在門口迎接了趙山河,兩人一同進了房間。
房子裡面裝修的有些老派,可是傢俱用什,無一不考究,許多都是古董。
趙山河裝作好奇,陪他一起參觀了一下客廳和書房,聽他講述了幾件古董的歷史,這才回到客廳坐下。
這個過程中,其他人沒有一個打擾,都靜靜待著,臉上陪笑,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
等他們坐下,方怡華才給他端過來了一杯茶。“阿河,喝茶。”
“謝謝方姨。”她笑了笑,坐在了邵董的身邊。
邵董這個時候拿出了一疊資料,遞給了趙山河說道:“這是我們整理出來的規範,其他人不知道,我是瞭解阿河的為難之處。
一個月百分之三十的回報,即使給了你百分之三十,交了稅,還有百分之二十,這一年就是兩倍的回報。
誰不眼紅呢?
可是,這樣的操作,在再大的市場上,也會受到限制。
除了投資規模的限制,還有影響力的限制,像你現在就把大筆的資金投到東瀛股市上,日經指數上,就是這個道理。”
趙山河笑著點頭,沒有打斷他的話。
他是個生意人,在六十七十年代,也是跟著英國人走,八十年代初,聯合宣告簽訂了之後,他才急速轉向,偏向內地。
在生意場上,他是出名的刻薄。
無線的藝人們一個個的薪水低的可憐,到了二十一世紀,甚至還有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藝人,退休了還因為吃不起飯不得不到內地掙錢。
但他愛國之心沒有一點虛假,他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做生意本來就是錙銖必較,做慈善才不需要計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