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北上派
香江電影的落寞和經濟的轉變是有直接關係的。
前世的香江電影北上是因為大陸經濟開始發展,市場變得大了起來。
但是這一個時空不一樣了,因為這個時候大陸的經濟一直很好,背靠大陸香江的經濟也發展的也很不錯。
但是經濟高速發展讓香江的經濟提前到了一個天花板,主要是香江的富豪發展到了一個瓶頸。
上一世的香江富豪可以在全世界投資,但是經濟的發展是相對的。
時代不一樣了,效果也就不一樣。
這一個時空因為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留給香江富豪的機會雖然很多但是機會不好爭取,經濟的天花板和電影行業的天花板是同時降臨的。
這個時候北上和東出就成為了兩種不同的流派。
北上就是去大陸發展,東出就是奔著北美髮展。
率先走出去的是電影行業的人士,其實香江電影行業最鼎盛的時候背後都有一些富豪財團的支援。
電影先行也算是率先試試水。
當時是北上還是東出是有爭議的,不少人認為北上與大陸進行合拍會難以保持港片的優勢。
因為曾經的香江電影人拍電影不管是資金、編劇、導演還是演員都是香江的資源,一旦合拍自然會不能保持港片純潔的血統。
要是電影大賣一切都好說,但是如果撲街那麼港片的口碑就砸了。
要知道港片的口碑可是憑藉一部又一部精良的電影打出來的。
巧的是在那個時候亞洲和北美雙方簽訂了進口片的擴充套件協議,對於香江電影人來說是一個利好訊息。
所以大批的香江電影人東出了。
結果只能說有好有壞。
好的結果是少部分導演和演員在北美站穩了腳跟,壞的地方就是這些導演拍的片子跟港片沒有一毛錢的關係甚至跟華語電影都沒有關係。
港片是華語電影的一部分,只是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而已。
香江電影人的本意是將港片的光輝繼續發揚光大,但是結果就是大批的優秀電影人西化了,他們拍的港片沒人看,但是西片確比較受歡迎。
這就很尷尬了,從個人事業上來說是成功的,但是從東出的本意上那就是失敗的。
而這些優秀的導演留在了好萊塢對於香江電影行業來說就少了很多能拍港片的導演。
東出失敗了,這個時候大家驚人的發現當初一小批北上的導演竟然成功了。
這個時候不少人忽然意識過來,北上雖然會改變港片的一些風格,但是這個世界上哪有一成不變的風格,最主要的是隻要導演、編劇用港臺的班子那麼就是港片。
於是陸陸續續的有人開始北上,直到新銀河整合香江電影圈的資源。
新銀河整合香江電影圈的資源不僅僅是一樁商業上的併購,實際上的意義還是香江重心整體北上。
這就是香江電影人北上的大背景,算的上是一次新的嘗試。
隨著香江電影北上的部分成功,不少富豪和財團心動了,尤其是從新銀河的體系裡看到了一個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