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一統,團結一心,是霍政不想看到的。
霍政想過立馬發兵滅掉日本國,可最終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只因南京至阿端縣的鐵路即將修好,第二次西征要開始了。
相對於目下,帖木兒帝國的威脅要大於日本國!
就這樣,日本國躲過了一次滅國危機。
和平統一後的日本國,開始用葉隱武士道洗腦民眾,激發民眾的侵略思想和擴張思想。
永樂七年正月,北京紫禁城修繕完畢!
正月十五日,大明正式遷都北京,南京降為陪都!
永樂七年三月,日本南日黨提出對外開拓領土的計劃,這個計劃得到北山派的同意。
於是於永樂七年四月初旬,日本國海軍宗良號、統一號、長運號(滅復號)、武運號(復辟黨於永樂五年買的新農級鐵甲艦)等四艘農級鐵甲艦,浩浩蕩蕩的開赴南洋。
目標亦然是南洋諸國!
而日本國首要滅的國家,則是蘇祿國。
蘇祿國三王分治,國家資源無法集中,其水師也被分為東王水師、西王水師、北王水師。
面對日本國的鋼鐵戰艦來襲,三王水師毫無反抗能力,僅僅三天時間不到,三王水師大小戰船成為海上木屑。
永樂七年五月,日本國派一萬火器化陸軍登陸蘇祿國北岸。
蘇祿軍隊不敵,連遭慘敗,十天不到的時間,國土淪陷五分之一,而日本國也透過燒殺搶掠,奪到了無數財寶。
面對強敵,蘇祿國三王放下往日的分歧,團結一心,奉東王為蘇祿國國王。
東王成為蘇祿國國王后,就派遣使者前往周邊的國家求援。
如爪哇國、淡馬錫國、馬六甲國、柔佛國。
作為蘇祿國宗主國的大明,蘇祿國國王更是直接讓西王親自前去大明求援。
當朱棣知曉此事,無比憤怒,認為日本國不將大明天威放在眼裡,居然敢對大明的藩屬國發起侵略。
可就在朱棣要下令發兵援助蘇祿國之時,遭到霍政的反對。
霍政曰:“大明二次西征在即,將士皆已準備妥當,不宜更改目標,南下南洋,此為其一!”
“蘇祿國乃異國,讓我大明將士為其流血喪命,不值,此為其二!”
“皇上應給予一些錢糧,以表宗主國之意即可!”
霍政可不會放過這個大發戰爭財的機會,要是大明出兵了,那日本國還打什麼,日本國不打,自己還怎麼賣武器給蘇祿國。
朱棣聽完霍政的話,不由猶豫下來,於是就讓西王先回禮部等待訊息,考慮片刻再給答覆。
經過三天的考慮,朱棣最終沒有同意發兵援助蘇祿國,只給了西王一百萬兩白銀,一百萬石糧食作為大明宗主國的援助。
西王對此感到失望,但也不是特別失望,至少帶了一百萬兩白銀,一百萬石糧食回去,也不是沒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