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郡,松滋縣。
松滋縣是位於廬江郡西南方向的一個偏遠小縣,縣裡人口不多,也相對貧瘠。
然而即使再貧瘠的地方,也是有大戶人家存在的,雖然這些大戶跟富饒地區的大戶相比就猶如鄉下土包子一般……
松滋縣的陳家就是這麼一個家族,他們與徐州陳家、汝南陳家這種顯赫的家族多少還是有一點點關係的,只不過那就屬於遠房偏支的遠房偏支,八竿子勉強能打著那種程度了。
此時,陳家大院裡,陳家的大少爺——一位剛剛十五歲的少年,正在院子裡練武。
“嘿——哈——”
手中一杆鋼槍,被舞得獵獵生風,逼得周圍人都不敢接近……
“嗨!”
突然,鋼槍猛地刺出,正中面前草靶的頭顱,著實紮了個通透!
“好!”“武公子好樣的!”“厲害厲害!”……
周圍的教頭武師們紛紛喝彩,稱讚少年武藝不凡。
少年卻是滿不在乎,並沒有因為他們的誇獎而洋洋自得。因為他知道,他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武藝,其實算不得什麼!
他雖然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又從小生長在縣城這裡沒離開過,但他卻並非是沒有見識的。在幾年前,廬江太守陸康剛剛上任時,曾經效仿趙二,組織兵力對郡內的山賊土寇們進行過一次大掃蕩。
松滋縣作為廬江郡有數的貧困縣之一,境內匪徒強盜尤為眾多,故而成為了陸康重點打擊的目標。
陸康的軍隊每到一縣,都會從當地徵募一些人加入他的軍隊,或是臨時充任嚮導,或是徹底加入軍籍。在松滋縣這裡也不例外,而當時才十歲出頭的他,有幸跟隨嚮導一起為陸康的軍隊服務。雖然那時年幼的他沒有機會參與作戰,卻是有機會親眼見證陸康剿匪的過程。
自那之後,少年才發現,原來自己先前從家中武師那裡學到的武藝,不過是些粗淺三腳貓的功夫,是登不得檯面的。武功遠比他家武師高的高手,在陸康軍中和匪寇窩裡都比比皆是。
這一事實給他的心理打擊著實不小,然而很快,他就從這種打擊下恢復過來了。
因為他發現,軍隊廝殺與個人打鬥是完全不同的:那些真正的武術高手,在戰場上作戰時,所能起到的作用固然是勝過沒練過武的普通士兵。但是在這些武術高手之間,他們各自所能起到的作用卻是差距極大的——這種差距並非是由個人武藝所造成的,他曾親眼看見一個武藝極高的人被敵人輕鬆殺死,也見過一個武藝一般的人在戰場上屢立奇功。
聰明的他很快就看出來了,造成這種差距的最大因素,在於配合!
若論單打獨鬥,那自然是武藝高低決定一切。而一旦涉及到多人混戰,那配合就變得尤為重要了。舉個例子:假如你這邊是三個人,對面也是三個人,互相之間武藝都差不多。若是你在攻擊對方某人時,你的兩個同伴會在保全自己的同時,分出一部分精力來配合你的攻擊。
那麼你們三個就能在第一時間先幹掉對方一人,之後形成三打二的數量優勢。而若是你在攻擊敵人時,你的兩個同伴也各自找了個目標捉對廝殺,完全不管你,那麼這場戰鬥最終誰勝誰負,就難說得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