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萱已有好久不曾上街走走了。
她不愛走動,又不喜人群。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告訴她,靠近人群會有危險。她尤其不愛那人多處,總覺得人越多,越是容易有無數的衝突發生。
可機會難得,她便也上街來。
因最近天氣轉好,不再熱得讓人受不住,加之仲秋節臨近,城中愈發的熱鬧。
周人最愛節慶,凡節慶必要大操大辦。
有云: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也稱‘仲秋’。
上京那邊要叫中秋,而在建康金陵等地更習慣稱之仲秋。
中秋節前,酒肆食肆都要賣新酒,尤其以桂花酒為上品。桂花酒易得,要做的色澤金黃、芬芳馥郁、桂花清香突出的美酒卻不易。故而,哪家今年的桂花酒最為動人,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美事。
更有人要提早請了粉匠又或是手藝卓絕的木匠,重新裝飾綵樓,為褪色的花紋重新上色。更有講究一些的,要在門外掛上錦斾。最好做的熱熱鬧鬧,一竿高旗迎風展,隔個幾百米都看的清清楚楚。
要說那糕餅鋪,每年最是受人歡迎。
時人擅飲,日常都愛烹茶。要佐茶,就需幾道精緻小點。
無論是酥皮,還是軟芯,各有各的好。
各家拿出看家本領,將一塊小小的月餅也要玩出花樣。
有拿出初春存的薔薇花,醃漬了大半年,滋味早已浸透,透著一股令人迷醉的芬芳。包進餅皮,烘烤後,外皮酥軟,內裡香糯,令人只吃一口就欲罷不能。
另有人將各色果乾、果仁混合在一起,配著噴香的胡麻油,剛出爐的香氣起碼要飄個二里地。
而也有人不喜太過甜膩,就選擇未曾新增餡料的胡餅。又做芝麻的甜口,也有撒了胡椒的鹹辣口味。
不管哪一種滋味,都擁有廣泛的受眾。
大家熱熱鬧鬧的,一齊迎接著中秋節的到來。
即便是剛入城的流民,也被這樣的氣氛所感染,短暫的忘卻是卻家園的悲傷,沉浸在這喜悅歡樂的氣氛中。
姜萱輕搖團扇,與碧荷等人穿梭在人群中。偶爾看到幾個衣著破舊,但臉上帶著歡笑的平民,也不禁挑挑眉。
建康百姓並沒有因為對方是流民而輕視對方,一些做糕餅的店家還會將一些賣相不太好擺在鋪子前,招呼著過往的流民來嚐嚐香,甜甜嘴。
奔赴千百里,最終抵達建康的流民,心中對這裡並無期待。
江南大旱,好幾個月滴雨未下,地裡的莊稼都已經枯死,就連山坡上的草木也被灼熱的陽光燒灼著,捲了葉片化作枯草。百姓家中無糧,也無水,饑荒蔓延,恐慌也在一點點的擴散著。
而此刻,明明還不知道前路該如何走。可四處歡樂的節慶氣氛,還是令人沉浸其中,短暫的忘卻生活的艱難。
路邊,兩個啃著餅的流民低聲交流著。
“我剛剛已問過了,城東招人去修水渠。工錢不算多,但管兩餐,且有住的地方。”
“還給住?”
“你沒看見?就在那東門外邊兒,起了幾座木頭屋子。天還熱,也冷不著人。而且聽說,只要幹滿一個月,就能領到兩身衣裳和一雙鞋。”說話的男人伸伸腳,一雙滿是裂痕的雙腳從破敗的草鞋中鑽出。“我也不圖有工錢,只要有個地方住,有飯吃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