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安嘆口氣道:“所以,你說這批倭國的遣唐使進入我朝之後,將我漢家文化全部學了去,再以我漢家文化和軍事科技,反噬我漢家人,那豈不是得不償失。屆時戰爭打起,大唐黎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難道是你我想看到的嗎?”
“我說了這麼多,娘娘您現在還覺得,遣唐使來唐,是一件極其風光、值得誇耀的事嗎?”
長孫無垢哪裡往這方面聯想過。
她之前和李世民的思想一樣,遣唐使來唐,正是證明了大唐政治清明、經濟雄厚、軍事強大、國力鼎盛之狀,而且還開放包容,引得外邦蠻夷爭相學習模仿,無疑這般“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空前盛況將會被載入史冊,讓後世子孫拜服。
可是誰又會想到,這無限風光的背後,有會給漢人帶來多少不可預測的風險和災難呢?想如今,唐朝在一陣休養生息之後,已有一派欣欣向榮之景,難道還要因為這些事重蹈前隋滅亡的覆轍嗎?
想當年,隋朝之時,開皇盛世。隋文帝和隋煬帝並不重視低垂,反而將目光定格在了遼東。也正因為如此,才給了吐蕃猥瑣發育的機會。
然而盛極必衰,隋朝雖看似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一派繁榮盛世,其實內裡已經千瘡百孔。滅亡了之後,一堆爛攤子留給了唐朝。
乃至於現在,大唐想要收服吐蕃人,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想及此,長孫無垢深深地看了凌安一眼,眸中帶了複雜的目光。她不動聲色得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隨即,她又想到一個問題,疑惑道:“可是,大唐也不能將人距之於千里之外啊?更況且曲轅犁、瓷器、鐵器等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民間了,曝然於紙面上,百姓們人人皆知。這些倭人若有心要學,自是瞞不住的,這似乎是無解之局啊?”
凌安則搖搖頭笑道:“這事很簡單。當年大禹治水,賭不通,便改為疏,方治水患。此道理同樣適用於這件事,我們改堵為疏,趁著他們現在還沒有將目光定格在其他技術之前……”
話沒說完,凌安就被長孫皇后給打斷了。
她有些鄭重的說道:“不好意思,凌子爵。今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只不過這其中牽扯太廣,且我一個婦道人家,不敢妄議朝政之事。不知你可否隨我去皇宮一趟,將此事告知於陛下和朝臣呢?”
身為炎黃子孫和愛國青年,自幼深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薰陶,凌安哪能不應。他有義務去做自己的分內之事,讓中華民族在日後儘可能得不會受制於人、引頸待戮。
於是,凌安也不敢耽誤,讓長孫皇后稍等片刻,自己便進了屋內,打點好一切事物,準備即刻啟程同長孫皇后進宮。
待他收拾好行李出來之時,卻發現李明達言笑晏晏得挽著自家母親胳膊,也準備一同回宮。
原來,早先在長孫皇后來山莊的時候,她便得知了這個訊息。因此躲在一個角落裡準備嚇唬一下自己母親,卻發現兩人神神叨叨的不知在說些什麼,她便偷聽起了牆角。
直到後來兩人越聊越嚴肅,她不好貿然出現打斷,聽著聽著,不小心打了個盹,剛才被自家母親揪起來。
長孫無垢也早就發現自家女兒在那藏著,方才打斷了凌安的話。畢竟涉及兩國大事,怕李明達冒冒失失的,說漏了嘴。
此時,太極宮垂拱殿中,李世民和幾位重臣商定好接待倭人的政策和相關事宜之後,便準備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