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知我者,曾老也!”
周德清顯然很開心,“我們單單喝茶,也填不飽肚子啊?現在都快到中午了,我讓你準備些飯菜,我們一起用餐吧!”
曾老連忙站起身,說道:“不了不了,打擾了這麼久,我們該回去了……”
“別急嘛,既來之,則安之,一頓飯能值幾錢?說實話,還不夠我一壺茶的錢!”周德清收斂了一下笑容,真誠地說道,“如果你們不在這裡吃飯,我會覺得是我怠慢了兩位的……”
曾老有點躊躇了,唐晨是唯曾老馬首是瞻的,也只能靜觀其變。
“那……只能繼續叨擾了,不過我得打個電話,會知一下家人。”曾老做個抱歉的手勢,輕輕地跨步出了這個包廂雅間。
雅間裡面僅剩下週德清和唐晨,唐晨也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商業巨擎了,倒也沒有什麼侷促感。周德清好像很欣賞唐晨,問道:“小師傅,你從業風水這一行當,多久了?”
“也就半年多的時間吧……”唐晨算了算才說道。
“那你的風水,是誰教的?”周德清又給唐晨斟了茶,唐晨連忙用手敲擊著桌面,這是對人的尊敬。
唐晨看著茶湯滾入白瓷杯中,說道:“是我外公從小教我的,可惜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
“原來是家學淵源啊,了不起!”周德清有點好奇地問道,“看你的樣子,應該年紀不大吧?做這一行,能耐得住嗎?”
“其實我才剛剛大學畢業……”唐晨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一開始還挺不適應的,收入也少。但後來嘛,也就漸漸多了……”
周德清點頭表示理解,在中國,特異獨行的人,往往會揹負著很大的壓力。一如當年他接手茶園,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後戳他脊樑骨,說他沒骨氣,吃軟飯,甚至還有人汙衊他“入贅”了。在閩省,“入贅”是一件很……很讓人難堪的事,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前。可以說,周德清揹負的壓力,絕非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
但周德清還是成功了,他抓住了歷史的機遇,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成王敗寇的規則,現實中也沒啥兩樣,如果周德清還是守著一個小茶園,而不是成為了“茶王”,那他現在都還要揹負著“汙名”。
但周德清頂住了壓力,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開創了清溪鐵觀音的最好時代。嚴格來說,整個閩省地區的茶葉貿易蓬勃發展,其中就有周德清的很大功勞在。轉眼之間,三十多年過去了,周德清的生意依舊紅紅火火,與整個中國大大小小的茶商茶行都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也就是這個原因,哪怕周德清現在退下去了,卻還是大家公認的行業魁首,實至名歸的茶王。
更為難得的是,周德清對於自己前半生的經歷,根本沒有半點隱瞞,還經常拿自己舉例來告誡大家,千萬不要走錯路。或者說意識到自己誤入歧途,就要趕緊改正。
反正三十多年來,周德清熱衷於慈善事業,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自然受人敬重。
可惜唐晨對他的事蹟都一無所知,但這也不妨礙唐晨尊敬周德清。唐晨做人的宗旨是,“吾敬老不敬無德之老,吾愛幼不愛無教之幼”。如果周德清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老人,唐晨一樣不會尊重的。但周德清的行為舉止,沒有一處不合禮數,唐晨自然要加倍禮數去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