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式就不用說了,是仿造宣德爐的樣式。而宣德爐的樣式,多取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圖》和汝官哥鈞定等名窯瓷器。簡潔的造型,高度抽象的線條,精準的幾何關係,這些在宋瓷裡被運用得爐火純青的美學元素,在宣德爐上也能尋見端倪。宣德爐以“耳”分款,造型的差別也在“耳”上得到充分體現,沖天耳式端莊中正,多用於祭祀;蚰耳式,圓融小巧,多安置在書房;雙魚耳式,像兩尾游魚,放在臥室最為合宜;而橋耳式,靈活的曲線構築出獨有韻味的線條,多放置在課堂書塾。
宣德爐以其臻於完美的造型與皮色,成為一種足以垂範後世的銅爐,五百多年來引得匠人爭相模仿,以至於“宣德爐”幾乎成為銅爐的代名詞,不管是明清時,還是民國時製作的銅爐,都願意稱自己為“宣德爐”。但宣德爐傳世實在是太少了,這個銅爐也肯定是仿製宣德爐的樣式而已。
“難道這是一個古代文人在書房裡面焚香淨神的銅爐?”
曾老有點捉摸不定了,畢竟他對銅爐的瞭解太少太少了。
“你老覺得這東西怎麼樣?”
“聚寶齋”的老闆顯然有點信心不足了,在他看來,曾老雖然是個大主顧,但是這個大主顧明顯的口味也刁鑽,一般東西還真的就看不上。
“馬馬虎虎吧……”
曾老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最多就是明末清初,文人在書房裡焚香的爐子。樣式……是仿造宣德爐的,用料嘛……還是差了些,你看這爐底的銅綠,忒多了……”曾老一連串說了好幾個銅爐的缺點,言下之意自然就是你這銅爐並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
但“聚寶齋”的老闆卻不這麼想,如果曾老不是有意入手的話,怎麼會挑出這麼多毛病來?恰恰就是想買,所以才要壓低價格的。
“那你老看,這爐子能值多少錢呢?”
“聚寶齋”老闆自以為把準了曾老的脈搏,好像有點有恃無恐了。
曾老沉吟了一番,然後給出了自己的報價:“最多兩萬五千吧!”
“什麼,才兩萬五千?!”
“聚寶齋”的老闆差點沒一個趔趄,“你老在開玩笑的吧,我收上來的價錢也不止這個啊?”
曾老也就笑笑,沒有說話。誰要是信了他的話,那誰就是傻子了。要是不賺錢的話,做老闆的肯定二話不說就走人的了,哪裡還會跟自己在討價還價?無非就是想賺多一點而已。兩人都在暗中運用起了買賣心理戰術,就看誰更勝一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