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4章 (2 / 2)

人們能記住許攸,主要是因為在官渡一戰中,許攸臨陣倒戈,獻計曹操火燒烏巢,最終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許攸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曹操表面上雖嘻笑,但心裡頗有芥蒂。一次,許攸出鄴城東門,對左右說:“這家人沒有我,進不得此門。”有人向曹操告發,於是許攸被收押,最終被殺。《三國演義》把這事安到許褚頭上。

許攸屬於那種詭計多端,一肚子鬼點子,但又沒什麼品行,不講什麼道德的人。這種人,誰用誰都要防著點。不然,早晚會壞事。

審配,袁紹伐曹操時任審配為統軍。官渡之戰時,審配採用戰術襲擾曹軍,先命軍士築土山放箭,被曹軍造霹靂車所破。後又命人往曹營暗挖地道,曹操命人往營邊築塹,袁紹軍無功而返。後袁紹命審配回鄴都監督糧草。

審配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死守鄴城,這可是袁家的大本營呀,這座城一丟就註定袁家的滅亡了。從守城來看更可以看出他的軍事才能了,如果不是他的侄子背叛的話,鄴城會不會丟還是個未知之數呢!

城破之後,審配被擒,曹操有心勸降,審配寧死不降,言主公在北,不可使自己面南而死,甘願引頸就戮。審配死後,曹操將審配葬在城北。審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

逢紀,筆者對此人最無好感,無他,中傷田豐,致使田豐被殺,陷害忠良的奸臣。

但拋開人品不說,逢紀還是很有謀略的。袁紹開始只是個渤海太守,兵多將廣,可就是沒有糧食,在糧草快完的時候是逢紀幫他出計策,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冀州廣闊的土地,得到鄴城這座河北最為重要的軍事重地。倉亭之戰後,袁紹命逢紀掌冀州軍事。袁紹死後,逢紀和審配立袁尚為冀州之主。曹操攻打冀州時,袁譚領兵前來冀州助戰,遣郭圖入城求一謀士助戰,袁尚不得已將逢紀送往袁譚營中。袁譚和曹操交戰兵敗後,命逢紀寫信讓袁尚發兵相助,袁尚不肯發兵,袁譚大怒,將逢紀斬首。

袁紹的謀士,除了上面這五位還,還有郭圖、辛評、辛毗等人

如果把曹袁各自的五大謀士配對,大概可以這樣匹配:

荀彧對田豐,平局;

荀攸對沮授,袁方稍強;

賈詡對許攸,平局;

郭嘉對審配,曹方勝;

程昱對逢紀,平局。

由此可見,袁紹的五大謀士,智力水平,謀劃能力不比曹操的五大謀士差,只可惜沒有跟對人,最終沒得到好下場,成為歷史舞臺上的匆匆過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