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齒,心態爆炸。
哪個皇帝都經歷過麾下臣子有野心的時候。
就連長孫無忌都天天琢磨著怎麼多弄點權利。
而到了丞相這個級別後,再想搞權利就是和皇帝爭了。
一但丞相和皇帝都是那種對權勢看的特別重的人,就會出現更加恐怖的情況,不是丞相想著怎麼廢帝,就是皇帝想著怎麼搞掉丞相。
而最著名的就是朱元璋廢除丞相這個位置,主要原因還不是胡惟庸和李善長兩個超級大佬把朱元璋的架空了嗎?
兩個大佬先後當官,都沒想過篡位,但是他們都太愛權利了,尤其是整掉劉伯溫後,他們的權勢膨脹的更快,基本是沒有皇帝的帽子,行使了快四分之三的皇帝權利。
最後朱元璋忍無可忍,直接建立了錦衣衛,私下裡收集情報,把兩個人給幹掉,順便用他們兩個的問題廢掉了丞相。
去掉漢朝,其他朝代都吸取了武將當丞相的教訓,專用文臣當丞相,至於純粹的武將,滾犢紙吧,那群純粹的武將當丞相,看看白起和周勃就知道,簡直天坑,好處就是對皇帝忠心,壞處就是丞相的權利和義務,全得皇帝自己做。
文臣當丞相的弊端也陸陸續續顯現出來,權利填不飽,慾望填不滿,能力差的鎮不住場子,能力太強的,容易出權臣造反。
鎮不住場子的看看許敬宗就知道了,二聖臨朝就開始退縮,不再上前,開始想辦法苟命。
權臣造反的看看漢朝的就知道了。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掌權的權臣是個莽夫,一腦袋漿糊,被人坑的和皇帝對著幹,這個看看周亞夫和竇憲就知道了。
前者周亞夫,在景帝廢太子立武帝這破事上和景帝對著幹,然後被景帝忍無可忍給廢了。
估計景帝當時也無奈,周亞夫當工具人挺好用的,霸佔著丞相之位不幹活,天天打卡上下班,所有丞相的決斷權都在他手中,他自己負責就挺好,還省的鬧鐘矛盾,周亞夫對權利被拿走也無所謂。
結果誰知道周亞夫腦子怎麼不對了,開始用丞相權利和景帝對著幹,死活都不讓換太子。
如果周亞夫不作死,景帝應該是想讓他給武帝保駕護航一段時間,畢竟那個時候的周亞夫可以做到武力鎮壓朝堂。
綜合來說,從漢朝往後,丞相這個職位,實在是讓皇帝又愛又恨。
景帝前期愛周亞夫這個丞相,可以幫助他穩定朝堂和天下,以至於景帝的命令沒人敢胡亂駁回,政治非常不錯。
後期就是恨,這個傻子,不好好的幹自己的職責,天天和我討論換太子的危害,我用你討論啊。
景帝當時的恨意,估計都已經達到滔天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