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給每個階層都規劃的明明白白,理論上來說,只要穩定發揮出國家的戰鬥力,那就妥妥的一個帝國。
可惜的是,忽略了人的惰性和負面性格,時間一長,大家就開始慵懶起來。
對於邊關將士來說,我努力了一輩子,也就是為了活下去,兒子不可能有前途。
對於底層地主來說,我努力一輩子還是地主,成不了世家,那還努力幹啥,禍害百姓不想嗎?
對於百姓來說,我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世世代代的當農民,那不如活一天是一天,渾渾噩噩算了。
對於世家子弟來說,我學習的沒有動力,反正按部就班的也就成了官員,努力也上升不了,既然如此,混吃等死不好嗎?
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家就只能是混吃等死的活著。
只有極少數人,才會在混吃等死後,因為對某些事情感興趣而去參加研究。
……
蘇曦想了想歷史上對於九品中正制的理解,苦笑一聲:
“九品中正制在世家政治時期就有了苗頭。”
………
老天爺的親兒子—
“願聞其詳。”
光武來了興趣。
兩千多年後的眼光,應該有獨特的地方吧。
………
“東漢的世家政治已經達到了巔峰,世家基本可以做到把自己家的孩子扶持到他們需要的地方。”
“比如袁術和袁紹,如果在歷史上虎牢關勝利,他們兩個就能進入中央,藉助袁家的力量其中一人成為三公,達到五世四公的成就。”
“這種情況下,天下官位已經被世家瓜分完畢,大家就是排排坐分果果。”
“而桓靈二帝任用太監,黨錮之狠,直接讓世家政治崩潰了一部分。”
“如此情況下,世家政治瞬間碎了一部分,出現了一批政治騎牆派和宦官一脈,如曹操大佬,他就是宦官一脈。”
大家沉默以對,黨錮真狠,那真是隻分立場,不看能力的政治戰爭。
“三國亂戰就可以說成是世家爭霸,在此過程中,世家又重現了當年光武的情況,藉著戰爭,把自己的人手安插的遍地都是,而且漢末亂世的瘟疫和天災幹掉了一批世家,以至於原本緊張的資源剛剛好。”
“資源剛剛好,又趁著天下大亂整肅山河的階段,大家又重新劃分清天下世家的勢力脈絡。”
“這樣一來,由陳家和司馬家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就出現了,反正世家政治已經走到頭,不如大家想辦法找一套合理的分蛋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