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上記著說,我們要把最好的獻給上蒼,牲畜,財物,乃至我們的生命!這上蒼就是我們偉大的明神,我們的帝尊,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告訴他我們是屬於他的子民!”
帝尊是明神的另一個稱呼。
沒看過《明善經》之前,王騰記憶中就有許多關於明教這一國教的瞭解,包括明神曾用洪水淹沒世界,道成肉身救贖世人等重要事蹟。
神明嘛,總是有很多別稱。
“好了,各位肢體,上午的分享且先到這裡,願明神與你們同在,我們下午再見。”
玄衣道士宣佈收尾後,廣場上的人紛紛起身走往同一個方向,那裡站著一個身著同款白袍的青年男子,在他面前擺放著一個銀盆,老百姓走過去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往裡面扔錢。
然後這個負責收錢的年輕道士就會一臉神聖地對捐錢的百姓說兩句好聽的。
“明神紀念你。”
“明神保佑你。”
……
王騰遠掃了一眼,銀盆裡邊錢還真不少。
銅板很多,也有碎銀,甚至還有銀元寶。
王騰不禁稀奇,鳳來鎮不是什麼富庶的地方,有錢人也並不多,許多人都和之前的王騰家一樣,每天還得為了三餐奔波。
可就算是這樣的情況,他們居然還能掏出這麼多錢給這些講明教的雲遊道士。
“這就是宗教信仰的魔力啊……”王騰感慨。
那個玄衣道士為何末了要來一句,要把最好的獻給上蒼?
牲畜,財務……這些最後不還是都落入了他們的口袋。
無非就是在變相地暗示大夥給賞錢。
宗教雖然有魔力,但是借宗教洗腦的最終目的,不也就是為了這碎銀幾兩?
眼看眾人就要離去,王騰跑到之前玄衣道士宣講的高臺上,拿著早上從家裡拿來的鐵盆在地上猛敲。
位於廣場中央的這個高臺,本來建著一根火刑柱,明教專門用來燒死異教分子的。
自打先帝借明教義軍推翻前朝,將明教尊奉為國教,明神帝尊成了全民信仰,幾乎沒有再聽見褻瀆和反對的聲音,殘酷的火刑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拆掉了火刑柱,只留下那個臺子。
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只不過位置比較好,方便讓大傢伙圍觀,平時就被那些雲遊四方的道士們借來當做是演講臺使用。
當然也可以讓其他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