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雲的那頭就是歸天一號,藍牧此刻處於飛船資源艙內,這是他參與設計的飛船,當然萬分熟悉。
感受到身體的輕浮,雖然沒有完全失重,但建造歸天一號時,艙內重力技術尚沒有成熟,所以模擬的重力連地球的一半都不到。
“這方面還可以改進,比如運用機甲技術中的重力陀螺儀。”
“滴滴!嗤……”
化身阿薩瑞,瞬間接管了量子計算機,艙門自動開啟。
他施施然走向一間船員室,裡面當然是空無一人,藍牧專門挑的空房。
飛船艙室很多,是完全按照五十名正式船員的規模建造的,如果不是第一次,甚至還能更大些。
此次行動只有四名航天員,空餘的房間藍牧隨意居住。
房門緊鎖,藍牧坐在床上指示量子計算機:歸天,將他所要的資訊傳輸過來,主要是航行日誌。
“兩個月,果然已經登陸火星了,這個速度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極快的了,可並不能滿足我。”
對於人類而言,兩個月到達火星已經是無比幸福的事情。四名航天員的身體都有略微的不適,但他們還是適應了這種遠航,安全著陸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踏上火星土地。
“這才剛到,他們在火星就已經開始建立居住艙了……”
建造居住艙是他們的附加任務,並不是硬性要求,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可以放棄該任務。
而他們主要的任務,則是拍下豐富的地貌照片,採集儘可能多的火星標本。
登陸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居住艙建造了十分之一,也就是個將永遠放在火星表面的長條形艙室,內部面積僅有一百二十平米,若不是火星重力只有地球三分之一,這個工程絕不是四名航天員能完成的。
尤其是完整的居住艙包含了多個不同功用的地表艙室,他們即便要做,也是分開來做。先做一部分,未來新的一批航天員到達,再做一部分。
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經驗越來越豐富,大約兩三次華國就可以在火星擁有人類第一個行星殖民地了……雖然沒有‘民’。
當然,航天員要做的其實只是拼裝與除錯,所有的一切在地球就已經制作完成,透過飛船將成品運送過來的。
藍牧瀏覽著一張張傳送回地球的照片和影片,他想透過這裡的資訊找到異種能量的線索。
結果線索沒找到,反而發現日誌截止於前天,也就是說,航天員們已經兩天沒有返回飛船了。
這兩天的記錄都是飛船量子計算機的執行記錄,而沒有任何航天員的影片彙報記錄。
“嗯?就算遠行搜尋樣本,也應該留守一到兩人吧?”
藍牧精神力蔓延出去,居住艙離著陸點不遠,可裡面依舊沒人。
“出事了,四名航天員不可能全都離開這裡。歸天,篩選出前天他們最後離開飛船的影片記錄,以及艙外探測器所記錄的蹤跡,還有所有的通訊資訊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