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急需建造一批飛船,誰的生產力能拯救地球,華國是不二之選。
尤其是在全球聯合組建國際太空組,統合了大量相關資源的情況下,僅有的沒有參與太空組計劃的國家之一:華國,就幾乎成了藍牧的唯一選擇。
華國的實力完全可以支撐遠航飛船的建造,甚至比美利堅還要適合。
動員能力和執行力是頂尖的,航天領域僅次於美利堅,技術層次差了一點點罷了。
而這一點點根本不是事,藍牧完全可以把美利堅的技術送給華國,包括可控核聚變能源。
再加上從國際太空組洩露出來的光束導航技術和量子計算機技術、超導材料技術、冬眠技術,並結合藍白社的超級合金與奈米技術,似乎已經構成一艘星際飛船的基礎了。
差得只有艙內生命保障系統和探測器技術。
前者很好解決,不過是空氣更新、淨水處理和再生迴圈利用罷了,至於氣壓控制和溫度控制更簡單,量子計算機可以包辦這些,所有的一切有能源就可以搞定,而現在能源問題已經被他解決了。
可控核聚變所需的燃料佔用空間比以往縮小了數百倍,這就給飛船騰出了更多的地方,那些地方可以儲存更多的元素,用來造水造氧構成小型生態環境,於是又解決了食物問題。
相當於解決一個能源問題,直接讓遠航飛船過半的問題都給搞定了。
如今剩下最大的難題,就是探測器技術,而探測器技術最關鍵的點,就是如何遠距離保持穩定通訊。
先進人類的訊號太容易在宇宙中被幹擾掉了。
宇宙中危機重重,不能提前探測到航道環境,出了事就是滅頂之災。
探測天體、探測太空垃圾,這裡涉及到通訊速度和訊號強度的問題,廣袤的距離下,如果通訊延遲,說不定等知道了危險降臨,都已經來不及規避了。
藍牧暫時還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這不妨礙先把飛船造出來。
一個真正浩大的工程,對人類的意義不言而喻,藍牧提供技術,剩下的,他要交給華國來完成。
“以什麼身份呢?普通人?呵呵……門都進不去吧?民間科學家?或者乾脆傳送到他們的資料庫裡?肯定會被懷疑,而且需要很長時間的驗證和試驗,他們不可能一上手就認同技術資料的。”
“讓美利堅直接給華國送技術?怎麼想都不對勁……美利堅的叛徒?這也有信任問題……”
“既要讓他們快速信任這份技術的實用性,又要讓其重視並建造遠航飛船……”
“看來還是得我親自去一趟,跟華國的高層交涉了。”
……
“什麼?小型飛船改造成球體?那還有什麼用?”
聽到藍牧的話,技術員們懵了,好不容易弄出了新能源,不裝載在航天器上,要原創一款飛船,原創也就罷了,竟然還要是球體的。
“你們理解錯我的意思了,我要的只是一個逃生艙,總之造好它就行,把我交代的技術都實施到它身上。”
藍牧讓藍白社提供了各種材料技術和量子計算機,不過按照他的要求,最終造出來的只會是單人航天器,而且肯定不能具備遠航能力,白瞎了可控核聚變引擎。
球型飛船正在趕工,為了儘快使用,就只能犧牲校對時間,但這樣頂多飛到月球同步軌道就會出問題,要想能安全返航,校對調整至少也需要三天的時間。
不過藍牧壓根不打算安全返航,直接讓他們造出了不倫不類的球形航天器。
準確的說這是緊急逃生艙,只是這個逃生艙將不搭載到任何飛船上,將作為獨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