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華聞聽此言面孔一紅,低頭說到“薑還是老的辣,侄兒在看人上確實差了很多。”
黃金榮在旁邊又說了,“哎哎,你們叔侄倆打什麼啞謎啊,說來聽聽,不過阿三這雙招子是亮的,看人就沒錯過。”
“這麼說來的話,黃先生更是慧眼識英豪啊,當日一結拜,倒是引出今日的桃園三結義來”露醉仙巧笑倩兮,輕輕一句話,將黃程二人都捧到了。
“那是,那是”黃金榮高興的滿臉麻皮顆顆發光“當年鄭家木橋鬧小癟三,我是悄悄便衣暗訪了好幾天,一眼就曉得,阿二,阿三不是凡人。對了,對了,少華啊,你阿叔當時給你說什麼了?”
現在各色營銷號起了這麼一股風氣,吹杜月笙。
搞的我一些現實中對歷史不甚瞭解的朋友有時候也來扯這個,實在是不勝其煩。
當然杜確實值得大書特書幾句,不管是在整個民國史還是流氓史上都是如此,這樣一個人是空前絕後的,在他之前沒有人做到過,之後也基本不可能有後來者追上。
但目前經常能看到的關於的杜的文章說垃圾是過了,但核心都不怎麼樣。
評論杜月笙必須放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尤其是要考慮到另外兩個大亨黃金榮,張嘯林,三大亨之間往古雅了說是三國,高科技點講法就是三體。
我這兒呢,一不蓋棺定論二不宏大敘事三不上綱上線也就扯點不常見的八卦還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許能起到店拋磚引玉的效果。
從初期的黃張杜到中期的黃杜張再到後期的杜黃張,以至於張最後被其車伕葉懷部一槍斃命,而黃杜也都勉強能算是善終,所以有位長者教導的好一個人的命運啊自奮鬥固然是重要的,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
從家庭出身來看,黃可以算是小康,父親最早在蘇州當捕快,移居上海後重操舊業,黃本人最早也是捕快出身,之後他眼光精準看到了法租界的巨大發展潛力,成為巡捕後,加上家傳的公門吏道,很快脫穎而出。而他這套以黑馭黑的做法加上法國人給他撐腰,使其有足夠的能力撐開保護傘藏汙納垢。而養寇自重的又讓法國人更離不開他,只能對其更為倚重。形成不停的正向反饋後,黃的事業開始越做越大,成為近代史上無法迴避的一個重要人物。
相對之下,杜老闆則是苦的多,走的也是典型的黑幫份子道路,家窮只能外出闖蕩江湖,有因為好賭沒法正常謀生,只能拉攏一幫兄弟撈偏門。
杜年輕時好賭到什麼地步,舉幾個例子,第一次結婚時晚上入洞房,他下午還在外面賭。沒結婚時兄弟住在他家,早晨一早他就去賭想贏幾個錢回來買早點,結果輸光了,回家叫兄弟躺被窩裡繼續睡回頭把這位的衣服褲子一卷送到當鋪後換錢翻本。甚至有一次已經拜入黃公館門下,麻皮大哥做壽這個小赤佬卻吃了豹子膽沒登門道賀。黃金榮很不開心,還是旁邊知情者說好話,這小赤佬又沒錢開伙倉了,只好當掉出客衣服,你這裡自然就不能來了。當然我覺得按照他的個性多半還是拿著給弟兄們吃飯錢當本錢進賭檔想贏點壽禮錢出來,結果。。
扯遠了,繼續說回杜,從歷史進化的角度來看,誰能夠在眼光上領先同時代人半步,而且有個不錯的執行力和信念的話基本就能脫穎而出,尤其是在亂世。
杜的夜壺論大家都曉得,他也是第一個真正看清楚幫派歷史地位和政治作用的人,作為一個沒什麼文化的流氓,能夠在“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情況下有這種眼光和格局,說是是混黑道的天才也不為過。
還有就是因為苦出身,杜的私德尤其是在做人交朋友上面實在是值得跨一句,黃公館也是開門待客的但檔次明顯,從香菸上就可以看出,普通人老刀牌,好一點白錫包,再上去就是聽裝茄立克,再上去一擋,直接是波斯土。但杜公館沒有這種事情。
杜老闆語錄現在也快成了心靈雞湯,但人家倒是親自踐行不大折扣,我個人就很喜歡他他那句“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人等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脾氣大”
此人的脾氣方面我舉個例子,杜月笙喜歡京劇,喜歡到什麼地步,第四第五房老婆都是名伶(誤)。
為了慈善活動多次上臺票戲,當然我覺得這可能也是為了滿足cosplay的癮頭。
曾經有段時間他最非常迷《打嚴嵩》,詞曲唱腔爛熟於心,但問題是,他是浦東高橋人。說是屬滬,但實際上口音差別巨大,杜從小窮苦沒上過學,當了大佬後這個口音是改不掉了。
上臺一張嘴,臺下觀眾笑成一片,杜自己倒是感覺良好。當然之前曾經發生過,觀眾笑場杜老闆徒子徒孫看不下去,動手毆人,但事後被杜制止並且要求以後不得再犯。
事情還沒完,當時滬上有個滑稽名家王無能,非常善於模仿各色方言和戲曲,其絕活是把方言和戲曲雜糅起來,代表作有《江北空城計》《寧波空城計》《蘇州空城計》《常熟珠簾寨》等。他聽到這個唱段後覺得有搞頭,從此王無能的拿手好戲又多了一出《杜派打嚴嵩》,演出效果極好。
有段時間杜月笙情緒不佳,眾人也沒辦法,老友範回春看到就說乾脆讓王無能來唱個堂會吧。
王無能一聽到杜公館派人來請,當即面色發白腳骨發軟,大概就差交代後事了。本著是是禍躲不過的心態去了杜公館,當聽到點名要唱《杜派打嚴嵩》時,大概也是豁出去了,張嘴就唱,幾句過後眾人笑倒在地,偷眼看去杜老闆倒是一點都不惱反而是連誇“學得像”,事後也說“今天開心格”
可能讀者覺得這好像不是什麼大事,不說今天誰敢當面模仿大佬口音放噱頭。
在當時隨便舉兩個反面例子,一個是滬上滑稽名家姚慕雙週柏春當年在回樂裡唱堂會,放個關於瘌痢頭的噱頭。結果臺下正好做了個叫“瘌痢頭丙根”的大流氓。(滬上流氓的江湖號一般都是特徵+名字,比如麻皮金榮,水果月笙/萊陽梨月笙,黑皮子卿,套籤子福生,水果榮生等)這個瘌痢頭丙根,江湖號都擺在那裡了,卻認為姚周在嘲笑他,當場大打出手。
還有一次50年代,蘇州某負責文宣的大員蒞臨書場,臺上一對響檔說《描金鳳》裡面有個麻皮噱頭,噱頭一出大員當即拍案而起“你們是不是看我不舒服!”演員只能唯唯。
補充個八卦,杜老闆前半輩子一把切菜刀橫掃十六鋪碼頭,後半輩子麼讓手下也種了不少荷花,照理是膽大包天之人,但卻對西醫莫名恐懼,患盲腸炎的時候,法國醫生表示必須開刀,杜老闆一聽高呼“死也不開”。但最後竟然被中醫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