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絃索伶仃亂世音> 第二十章 揮筆解決小麻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章 揮筆解決小麻煩 (2 / 2)

“這是?”錢鼎章好奇,顯然這二位不會帶著嬰兒啊。

“你再仔細看看”李光彪一邊收拾筆墨一邊說道。

“呃,是了,我看到別人都是寫紅紙上,而且都是過路君子念三遍,難倒這是?”

“嗯,召喚遊樁,只能用一次,下次就換掉了,所以也不怕你們看到”

李光彪隨即開門叫來堂倌,塞給他幾個小洋,關照他將這幾張紙貼到城隍廟,警察局等鎮中熱鬧所在,那堂倌一個月的工錢也不過2塊大洋,眼看這麼一注橫財到手,當下興高采烈而去。

陳布雷見事情都已處理的差不多了便和幾人打了個招呼,自去書場坐好。

休息室中只剩下,錢、露、何三人,“今天多虧了小錢先生”露醉仙頗為感動,要不是錢鼎章牽線搭橋,自己這個大麻煩可就真麻煩了。

“客氣了,大家都是同道,不過,這書怎麼辦?”錢鼎章犯難。同樣是一部《三笑》,但各個藝人說起來全都不同,這時節又沒統一的劇本,當然就算有劇本也沒人會用,都一摸一樣了誰還來聽?藝人師徒間也是口傳心授,除了一些長篇贊賦外基本不落文字。

倘若大家是一個師傅,或者一個師祖倒還好點,大致框架相同,變化的只是一些行腔或者噱頭,現在錢鼎章和他父親唱的是徐調,露醉仙學的是俞調。二人的書路截然不同。

還是何若曦出主意“不如這樣吧,反正今天這場主要是為陳先生,所以也不要按之前順序,你二人各個流派的《三笑》總也沒少聽吧,索性挑一段流傳最廣的,傳唱最多的來,這樣各種變化基本都瞭然於心,不管上手怎麼唱,下手總能接上。”

“好辦法,那麼露先生就請你上手了”按照規矩露醉仙作為長輩唱上手彈三絃,自己彈琵琶當下手。

“還是你上手吧”露醉仙卻在謙讓

“這個。。。。”

見錢鼎章還在猶豫,露醉仙教導其他來“我知道你是講規矩尊我為上手,但你想想今天機會難得,唱好了就讓陳先生留下好念想,以後再走碼頭就要方便的多,或者進申城陳先生在上流社會隨便講一句,頂你我唱十年還不止。我現在已經是紅到頂了,就算今天彈三絃也不過錦上添花,而你不同,今天這個機會抓住就能一飛沖天。”

=============科普的分割線========================

讀者中如果有喜歡聽北方評書或者對評書門有研究的,應該知道一句話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

甚至有時候流派的評書門供柳為祖師爺,但真論起來,柳卻是說南方評話的,其籍貫一說是今日的南通,另一說是泰州,總之算是蘇中。後來隨了左良玉才逐漸北上。

今日的袁闊成先生,號稱袁三國,但袁先生倒是借開會或者會演的機會,向評書大家的唐耿良先生請教技藝。為什麼?說書的底稿分兩種,一種叫墨殼子另一種叫道活,前者就是去書店買本書,自己琢磨編詞,後一種則有師傅口傳心授,尤其是各種贊賦都是書上所無,而且細節之豐富也遠勝於書本。唐耿良先生整理的長坂坡底稿有大概30w字,吳君玉先生的武松底稿字數也有幾十萬。豐富的細節增加了整部書的可聽性和玩味性。

前陣子看到知乎上有個說法,為什麼中國沒有《冰火》這種作品,當時有人說其實就三國本身的故事情節而言其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之處不輸冰火,曾有老外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嚎啕大哭表示不能接受,即為最好的例子。三國較之於冰火的差距在於,前者是故事梗概因為其本身就是一個話本,而後者則是精雕細琢的小說。如果有朝一日能把前輩們的底稿拿來重新敷衍出一部新三國,可看性肯定是非常強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