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官軍逼到土山上的張凡他們這一部分人馬,雖說人數有三千之多,但是基本上都是老弱婦孺,現在還全是些驚弓之鳥。
張曼成心裡清楚,這些人目前是當不得大用的。真要說能夠在這種局面下幫得上忙的,還得是自己手下的那五百來人。
這種跟官軍的正面死戰,就連眭固和白繞他們從魏郡帶來的那些黃巾殘部都不行。不是張曼成就清楚地知道了這兩人先前的那點小心思,只是作為曾經的黃巾軍一方統帥,他太清楚他們這群由普通的農夫、工匠、豪強地主組成的義軍的心態了。
如果是往日,這種正面的野戰,沒有五倍或者更多的人數,張曼成是根本不會考慮跟對方正面硬剛的。
可是現在他沒得選。
於是張曼成只好調整好部署,盡力的準備一場死戰了。
好在,張曼成已經早就習慣了這種沒得選的情況下與敵人死戰。就像當初沒得選的跟著師兄們倉促起事,像當初沒得選的跟官軍最精銳的北軍和三河五校在中原鏖戰,像當初沒得選的死守廣宗孤城。這一路走來,不都是這樣的沒得選擇麼?值什麼!
高武見新來援的那些黃巾沒有一窩蜂的一擁而上,倒是有一些章法,不說心裡吃驚吧,但是也不敢就小瞧了他們。
不過也僅限於此了。
看到對面的黃巾三千老弱據山而守,新來援的分做兩部分,一部分兩千人左右散亂的列了個陣勢與土山上的黃巾互為依靠,另一部分只有五百人卻是由一個首領領著頂在了最前面,高武就有些惱怒,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他有十成的把握徹底的殲滅張凡他們那一夥黃巾,現在他也就只剩下不到六、七成了。
初次指揮這麼多人的戰鬥,又是那麼的優勢明顯,讓他忽視了戰場上的戰機總是瞬息萬變的。總想著要一個更完美的的戰果,反而丟失了最好的戰機。
如果剛才在將張凡那三千老弱逼迫到這處土山上的第一時間,自己就下令攻擊的話,這會兒對方哪來這麼些嚴陣以待的人馬?說不定早就一鼓而下了,即使對方有援軍到來,自己也可以驅趕已經成潰兵之勢的他們將援軍的隊伍也衝的散亂,不僅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戰果也說不定。現在的他也就不會騎虎難下了。
第一次戰陣,他想要的太多,可是自己這邊的部署還沒到位,就先吃了一記悶虧。一千人的周氏青壯私兵就被人家給吃掉了。想著一定要有十足十的把握再出手,現在己方的優勢卻都已經快要消耗殆盡。
可是即使這樣他也不能撤!
贏了,他前面的失誤就都不是問題,最多也是瑕不掩瑜。
但是如果現在灰溜溜的退走,雖說不失穩妥,可結果就註定了是以他的失敗而告終!失敗,是他這個新官上任現在最不能容忍的,他必須要證明給朝堂,證明給周家看,他們的選擇是明智的,他高武應該配得上更高的平臺,更好的資源!
廣宗城破之後,張寶已經是最後的一股比較大的黃巾勢力了,皇甫嵩已經移兵下曲陽,黃巾賊可以說是旦夕之間就會被平定下去。想要在這一場浩大的平叛活動中賺取軍功,留給高武的時間並不多了,眼前的這一股黃巾潰兵,可能是他最後的機會,他根本不可能會放他們進入太行。
是時候出動自己手上的王牌了。
高武指揮著手下的人馬列成兩個方陣,廣平郡卒在前,周氏私兵在後,而他自己則領著所有的騎兵約有四十騎,準備衝陣!
六七成的把握?
夠了!
只要自己率領這四十騎精銳騎兵衝破眼前那五百人的方陣,然後步兵壓上,驅趕著他們混亂黃巾賊後方的陣型,以黃巾賊的作戰風格,他們基本上就會一擁而散,自己依然會是勝利的一方。
兩軍對壘,風雲激盪。
近萬人的戰場上,能夠看清楚局勢的人都緊張的手心出了汗。張曼成一臉嚴峻,高武也肅穆莊重,只有張凡好像一點也沒察覺到接下來的一幕能決定他們雙方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