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不要太好!高武心裡鄙薄周宜的小心思。
卻不想想周宜這麼做自然是為她周家考慮,郡國兵的義勇可不是她周家的青壯,像那種和黃巾正面作戰的苦活累活當然是不能讓自己的人衝在前頭。而那些郡國兵的義勇又不是常規主力,只是因為黃巾之亂而臨時招募而來的遊俠兒良家子為主的義勇,黃巾匪亂平定後基本是要鐵定裁撤的,像他們這樣的隊伍不就是最好的炮灰人選麼。
按照高武的原計劃,周宜她們的這些臨時招募來的青壯需要提前到達他佈置的指定位置,攔在黃巾的前進路線上,不讓他們有機會向大山逃遁,並且頂住黃巾流寇的攻擊,在他們消耗一番黃巾的人員和士氣之後,高武再率領一千廣平郡義軍從背後突襲黃巾,前後夾擊之下,黃巾必敗無疑。
只是這樣一來,在前方硬頂黃巾的就成了周家集結來的青壯私兵,這可都是她們周家行商天下暢通無阻的最大保障,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利益周宜當然不肯輕易損耗。擔任這樣的阻擊任務哪有據寨而守來得輕鬆可靠?一樣不少分潤最後的戰功,但是這人員方面的損失卻是差別極大。
周宜部於前路阻擊黃巾的逃遁路線,只會便宜了那群郡國義勇,而高武則會因為登記在冊的廣平郡義軍損失輕微,讓這一戰的戰果顯得更加的耀眼,說不準還會奠定他年青一代名將的地位,有機會在黃巾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被調往下曲陽前線分潤些功勞。即便去不成下曲陽,他憑此戰也能在黃巾平定後的朝廷敘功當中彰顯一下名聲。
一千義勇雜兵大破五千黃巾主力!連戰後如何上報朝廷高武都想好了。
至於戰功有些水分這才是應有之事,而那些周家的私兵甚至都不會出現在他上報朝廷的公文當中,也沒有人會在乎他們到底死了多少人。
雖然周宜、高武各自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但是畢竟這一戰對於高武來說更為的意義重大。誰讓他是郡都尉,本就有守土之責呢?更加上這一戰是他指揮,如果最後出了什麼紕漏,朝廷也只會拿他問罪。
高武可不相信那個時候,周家還會為他掏贖罪錢。廣平郡內值得投資的青年才俊又不是隻有他一個,就連他們高家內部都有不少人想要取代他的位置。
既然指揮不動周宜和她手下的私兵,高武也就嚥下了這口氣。
怎麼說也是高家廣平郡一脈的頂尖人物,自然分得清輕重。
這一戰,自己只要拿下這群黃巾,有了軍功在手,在戰後的朝廷封賞當中周家必然會幫他繼續活動上下打點。損失再大,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手下這群郡國義勇的死活也沒人關心,而他只會因為銀子的關係得到更多的封賞。這個市儈的女人到時候還不是要依附於自己?
高武不假思索的就同意了周宜的方案。
其實在這之前他就已經考慮的非常清楚,之所以一上來就咄咄逼人的問罪,是做的以勢壓人為自己出口氣的同時索要其他好處的打算。
“既然如此,那就如周小姐所請,待黃巾賊寇劫掠塢堡之時我自從其背後突襲敵陣。”
高武揮手不給周宜道謝的機會,繼續說道:“只是本都尉需要徵調你麾下帶來的這些騎士,與我親衛一同組建一隊騎兵,作為破陣所用。週三公子,為了我們這一戰能盡全功,你可不要不肯割愛啊。”
高武真正的目標,原來是周宜率領的那一小隊精銳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