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馳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為未來的技術展開研究……
這是一個相當新穎且大膽的想法。
一直以來,尖端前沿技術的應用,總是伴隨著漫長的普及期,
畢竟科研本來就是一項收益風險性極高的事,
如果還把寶壓在一項還未實現的技術上,提前對這種技術進行應用方式的研究……
其收益風險性,絕對呈指數上升!
因此通常的做法,都是等一項技術穩定成熟後,相關的配套研究才會開始啟動,
而這些相關技術的研發、成熟、推廣的時間,就是技術的應用期,
這也是大部分應用研究的科研人員,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技術應用的時間,少則幾年,多則幾十甚至上百年。
比如法拉第在1831年就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以此發明了第一臺原始發電機,隨後愛迪生在1879年也發明了實用的燈泡,
但直到20世紀初,電燈才開始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內燃機也同樣如此,1860年法國發明家艾蒂安·勒努瓦製成了第一臺實用的內燃機起,鷗洲都花了將近一百多年才逐漸普及,其它地方就更別說了,
哪怕到了現在,汽車對很多國家來說,都還是稀罕物。
由此可見,很多常見科技應用的遲滯性,比人們想象中要大得多。
但如果像康馳所說的那樣,直接假定這些核心技術已經達成,從而提前佈局研究相關產業,絕對可以大幅度地縮減應用期。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先佔據科技高地,從追趕者變成領先者的最佳途徑。
只不過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那些硬骨頭必然被啃下的基礎上。
否則後果就是災難性的。
有些教授下意識地就想提出反駁,但看到講臺上康馳那自信的神態,再想到他那殺神般的戰績後,
已經到喉嚨裡的話又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是啊,有個這麼強大的殺神幫他們開路,他們卻依然還侷限在能不能幫殺神分擔任務,分點戰果,而不是考慮如何去佔領和鞏固他打下的地盤……
眼光未免也太狹隘了點。
康馳哪怕再厲害,但他又沒有分身術,他可以發明電燈,發明發電機,但總不能建電廠拉電線也要他來吧?
而且正如他所說的那樣,科技樹是在不斷擴散和升級的,
和發明燈泡發電機相比,建電廠和拉電線其實也是技術活,甚至像高壓輸電、變壓器之類的技術,含金量和難度一點也不比發明燈泡低,
康馳非但不會把他們的路堵死,反而給他們開了一扇更大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