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秒,60秒,5分鐘,10分鐘……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盯著螢幕數字的康馳直接就被催眠了。
當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小時後了,結果測試程式還在執行,此時上面顯示的量子壽命數,已經飆升到了2.3億!
以目前的成績來看,只要康馳解析裡面的新技術,並且成功找到新元素,將來生產的量子晶片不但壽命可以大幅度提高,體積也能大幅度縮小,最關鍵的是使用成本或許比電磁通訊還要低!
畢竟電磁通訊需要造大量的衛星、基站,拉無數根線纜,
而量子通訊只需要建立一個,或者少數幾個資料中轉中心,就能夠對任何地方的終端進行通訊連線,哪怕把終端關在幾米厚的鐵盒子裡,訊號還是嘎嘎好,
同時資料中轉中心也能無視地理限制,想建在哪就建在哪。
目前的軍用資料中轉中心,就設立在屏風山基地的地下核防禦工事裡,通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有保障。
……
M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
和康馳的激動截然相反,西南研究所(SwRI)的工作人員此時卻是滿臉愁容。
倒不是因為因為M國終於認慫的事,而是他們的露西失蹤了!
‘露西’是西南研究院所主導的一項深空探測專案,這項任務透過對行星誕生遺留物——主小行星帶、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近距離研究,從而加深人類對太陽系演變過程的瞭解,
同時這也是人類首次探索特洛伊小行星,意義不可謂不大。
2021年10月,搭載了露西號探測器的‘宇宙神5’型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露西正式進入了為期12年的星際旅行。
在這段漫長的旅行中,露西首先會前往日木拉格朗日L4區域,並在這個過程首先訪問一顆主小行星帶的小行星,之後先後造訪4顆日木L4區域的特洛伊小行星,
隨後它將飛回地球,利用地球引力彈弓效應,助飛向日木拉格朗日L5區域,到達它旅行的終點:一對二元小行星。
2025年4月,露西成功地近距離飛越了位於主小行星帶,直徑約為四公里,編號為52246Donald johanson的C型小行星。
隨後露西繼續飛向日木L4區域,預計在2027年8月將抵達它的第二個目標:3548Eurybates小行星。
但就在從Donald johanson到Eurybates的旅行中途,露西突然失聯了!
截止到露西失聯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足足116個小時,露西團隊在此期間一直在進行各種嘗試,卻依然沒能接收到露西發回的一絲訊號,
專案主管傑伊·羅薩萊斯最終只好無奈的向NASA遞交了失聯報告,並申請呼叫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希望能夠在失蹤區域進行搜尋,
但很遺憾,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也沒找到露西的任何蹤跡。
NASA針對此事立即成立了一個技術調查小組,想要搞清楚專案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人為的技術疏漏還是意外因素,同時評估是否需要對外界公佈露西失蹤的訊息。
今天正是調查組抵達西南研究所的日子,專案主管傑伊·羅薩萊斯和軌道設計師斯塔尼斯拉夫·莫羅,成為了他們的首批詢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