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實際應用中,材料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物理特性、化學穩定性,以及與聚變反應相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配比出來的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正常來說需要透過無數次的實驗,才能得到最優的答案。
因此哪怕是康馳,其實也沒有把握能夠一次成功……
畢竟裝置還沒有真正地造出來,
他只不過是對各種關鍵性材料,進行了一次極限探索,然後透過材料的效能,反過來推演聚變裝置最優發展路線。
而且用於流體計算的NS方程依然具有非常大的侷限性,因此可控核聚變的超算模擬,就和飛機空洞模擬實驗一樣,很難真正地模擬出來。
可能一個細微的偏差,就會導致實驗的失敗。
不過康馳倒也不慌,實在是不行,就直接升級整個聚變裝置!
雖然升級這種大傢伙,需要費點心思製造理由和機會,但他現在其實已經具有這個權利了。
只不過,這樣多少還是麻煩了點。
能透過正常的實驗途徑搞定當然最好了,他能對材料,或者某個單獨的模組升級,已經非常變態了。
雖然把握非常大的,但過於絕對的話,康馳也不敢說。
因此康馳在介紹完金烏一號的大致情況和核心材料技術後,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以上只是理論數值,具體情況還是需要實驗驗證。”
前排的老人對康馳點了點頭,然後直接起身,環顧了一下會場所有人後緩緩說道:
“任何研究和實驗,肯定都有一定的風險性。”
“事已至此,我們也只能選擇相信康總,並給予他最大的支援。”
“各位同志,可控核聚變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重大科研專案。”
“在這項偉大的事業面前,我希望所有人能夠齊心協力,克服困難,保質保量,並且準時完成按照康總師分配的科研任務,爭取早日實現金烏一號的順利點火!”
…………
上午的會議結束後,兩位領導便離開了東陽,
接下來幾天會議都將繼續,不過這些會議主要是康馳和不同的科研機構,溝通具體的技術細節,領導反正也聽不懂,他們也沒必要留下來。
與此同時,康馳針對可控核聚變的公開課也在國際上出現了進一步的發酵,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通用聚變公司了。
當他們聽到康馳看好磁化靶路線的時候,可想而知有多激動了,
勞森機器26磁化靶聚變的專案主管,喬舒亞·拜恩都恨不得立即抱起康馳的鞋子來親吻了。
在這個艱難而冷門的技術路線上,他們實在是遭遇了太多的冷眼旁觀,
天知道他們為了向投資人爭取多一丁點的經費,到底受了多少的委屈……
但有了康馳的這段影片後,他們去找錢的底氣突然就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