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哪怕電價沒有任何優惠,就按昌督市一般工商用電0.65元來算,一公里的使用成本也才3.25元。
如果坐滿30個乘客,平攤到每個人身上,才0.1元左右。
但根據張晴預估,這電費絕對能爭取到0.2元,甚至0.1元。
畢竟這裡就是西電東送的起點,水電資源這麼豐富,沒道理這點政策支援都不給。
所以對於雲鶴來說,飛行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它最大的成本,就是它的造價,
然後是員工的工資和日常維保。
得益於昌河飛機工業的基礎,銀鶴民用的‘雲鶴’專案,得以快速大規模的批次化生產,
現在只是一條生產線初期預生產,每個月就能造出20架,
而到明年年底,就能完成初期規劃中,每月500架,年產6000架的產能。
這個速度和規模,對於飛機制造工業來說,絕對稱得上誇張了。
在得到李恩銘的允許後,一位會議工作人員上前開啟了門。
張晴給了曹肖肖一個眼神後,曹肖肖立即會意,直接翻到了專案策劃案的後面,準備公佈出了銀鶴的收費標準。
目前一臺雲鶴的製造成本,已經被控制在了1300萬,全部投產後,有望降低到800萬。
當然,昌河工業也要保持一定的利潤,不可能真按成本價賣給大宋空通,這也不以利昌河工業的發展。
還挺感動很欽佩的。
不過就在此時,會議室的門突然被敲響了,
而且這個成本,還包括標配兩塊5噸重,能量2500Kwh的固態鈉電池包,光是電池包的價值,其實就要120萬。
所有人的目光頓時都轉了過去。
這麼拼的嗎?
雖然張晴‘狐假康馳威’,每次到地方上談專案的時候,都會被當地領導熱情接待,但這種這麼拼的情況,倒還真是第一次遇到。
“白書記?婁曠書記?”李恩銘立即起身問道,“你們這是怎麼了?”
主要是雲鶴各方面標準,都比重型銀鶴更低,成本相對好控制。
雖然他們都穿著西裝,但因為渾身都溼透了,顯得有些軟塌塌的,一身的泥漿,讓他們的狼狽值又加了100%。
根據張晴制定的3年投資回報底線,一架銀鶴只要每年能賺700萬以上,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構建這個低空交通網。
所以目前大宋空通採購一架雲鶴的成本,是1500萬。
張晴主動提議暫停會議,先讓他們換身乾爽的衣服。
除了飛機本身的成本,一架銀鶴的平均的運營維護成本,預計每年在200萬左右。
而大規模的批次化生產,帶來的就是單架電動飛機的製造成本直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