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7章 漁夫和魚 (1 / 3)

華國在量子加密技術的光纖有線領域中,已經取得了100公里的量子直接分發,並且是具有實用價值的,目前主要的攻克方向是量子中繼器,用來中轉延長通訊距離。

而在無線領域,也同樣做過很多嘗試。

在22年的時候,華國航天就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透過墨子號衛星,向地面的德哈令及大研觀測站發射了糾纏態的量子,進行了地面1200公里的量子態遠端傳輸實驗。

這兩項實驗的主持者,都是廬州微觀物質研究中心的潘堅為團隊。

在衛星無線通訊方面,他們基於雙光子路徑—偏振混合糾纏態的‘量子隱形傳態’方案,解決了光子在大氣通道傳播中,受到大氣湍流的影響,成功對六種典型的量子態進行了驗證,提高了糾纏量子的傳送保真度。

但因為的量子載體,終究還是無線電波,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

再加上量子的觀測坍塌現象,導致量子非常‘脆弱’,哪怕使用了隱形方案,這種無線秘鑰分發的保真度,距離實際應用也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而這次,康馳把這個測試的距離,直接提高到了4000多公里。

如果這次實驗能夠成功,那把距離拉長到火星和地球,應該都完全不是問題。

畢竟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通訊,它基於的是兩個量子的在更高緯度的糾纏關係,資訊的傳遞過程中,不需要藉助於任何真實世界中的載體,更不會受到現實中因素干擾。

如果要干擾量子通訊,就得干擾高維空間。

但這種能力,連能開掛的康馳都做不到!

至少,現在肯定做不到。

除非以後出現了哪怕一丁點的理論依據。

……

雖然蔡耀斌不懂具體的技術細節,但透過這項實驗的距離,就可以大概猜到它的重要性有多高了。

應該,和發射一顆量子實驗衛星差不多吧?

加上康馳又要親自主持實驗,因此蔡耀斌絲毫不敢大意,直接給南部和北部戰區的領導打了個電話,向他們說明了情況後,希望他們能夠配合實驗。

兩個領導其實前兩天在西飛才剛見過了康馳,回來後連做夢都是運20S原型機在野戰跑道起飛的壯觀場面,因此聽到是他的實驗後,頓時就給予了高度重視。

兩個小時後,一架運20和兩架殲20,率先降落在了盤古機場。

這會康馳還在和嚴輝等人打包實驗裝置,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當他們裝置打包好,又和嚴輝他們開會講述這些裝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實驗的具體流程後,北部戰區飛機也終於到了。

他們距離比較遠所以久了點,來的同樣是兩架戰鬥機和一架運輸機。

主要是,他們也不知道康馳到底是去三沙還是漠河,索性都安排上了護航戰鬥機……

當康馳帶人開車把裝置運出盤古基地,看到機場上停著的一排軍機後,也不禁微微一愣。

至於嚴輝,更是一臉懵逼,過了片刻後才有些心虛的開口道:“這架勢……怎麼感覺要帶我們去打戰一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