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給其他朝代的文官們編纂教學書籍的時候。
姜子牙就想到了這一點。
如果能將這些書籍傳播下去。
給所有的文官一個示範和教學。
那些文官哪怕是能力上不可能比得上姜子牙。
但最起碼,也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文官。
甚至。
姬發還可以根據姜子牙編纂的教材,進行考試。
題材發散一些。
考試的結果就可以給大周尋找到一些真正有能力的文官。
這些文官,將成為大周未來發展的基石。
姜子牙的年齡畢竟太大了。
他不可能一直呆在王宮當中。
也不可能給那些還沒徹底成長起來的文官當保姆。
所以用這樣的方法,也算是一勞永逸。
雖然說這本書裡,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如果真的能面面俱到了。
還要那些大臣做什麼?
以後姬發遇到問題直接翻書就行了。
所以。
書本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那些大臣們的發散性思維。
如果一直沿著姜子牙留下的老路繼續往下走。
那這群大臣,就永遠不可能超越姜子牙。
雖然說即使是這樣。
後世也難以出現真正超越姜子牙的能臣。
但最起碼。
姜子牙給這些大臣留下了可以超越他的種子。
如果這樣,那些大臣都沒有辦法達到他一般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