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盂縣的話……當初李兆一個舉人,都能當縣令!
但在京城,舉人不太值錢。
主要是有些舉人上京趕考,沒考中的話不會馬上離開,而是留在京城讀書,以便三年後再戰。
如此一來,滯留在京城的舉人也就多了。
這些舉人為了維持生計,還會找點活兒幹。
再加上京城住了很多官員,他們的子孫都會讀書,裡面也有不少考上舉人的……京城絕對是舉人最多的城市。
開了這個學堂的舉人,教的是一些連秀才都還沒考上的人。
讀了一天書,學堂裡的學生開始往外走:“我明年就要回祖籍參加科舉了,我祖父讓我考上舉人再回來,也不知道我還有沒有回來的一天。”
“你祖父就是說說,難道他還能讓你在老家成親?”
“那是,我祖父已經讓我祖母在相看京中閨秀了!”
“你祖父祖母對你真好!我爹就不一樣了,他是真的想讓我在老家成親……”
……
幾個人說著說著,突然發現學堂門口扔了幾本書。
“這裡怎麼會有書?”
“誰的書丟了?”
“這是自己裝訂的書吧?裝訂的也太醜了!”
……
他們撿起地上的書翻開。
某個茶樓,一群年輕的讀書人正在討論學問。
討論著討論著,他們不免說起時事來,也就是最近張知府一案。
他們並未進入官場,對晉王沒那麼怕,也就有點同情張知府。
不過同情歸同情,他們也覺得張知府不對:“張大人應該收集證據,再寫奏摺參嚴縣令,怎能如此肆意妄為?”
他們聽說了一些臨湖縣的事情,覺得嚴縣令該殺,但覺得張知府沒必要自己動手,也不該殺婁家這麼多人。
正說著呢,店小二拿了幾本書過來:“幾位爺,門口掉了幾本書,可是你們丟的?”
這些讀書人也不知道書是不是他們丟的,就只道:“你拿來給我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