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是沉痛地宣佈,火星探索小隊發生意外,張毅犧牲。
第二場就是發現人還活著,對外公佈這個好訊息,並且向全國、全世界宣佈,將竭盡全力去營救。
國內和西方國情有些不一樣,航天員...乃至登上火星的航天員,那是民族英雄。
西方除了個別特殊的,都夠不著。
要不然,蘇連解體前留在太空的那個航天員,也不會各個國家都不願意接收了,等了好久才接下來。
所以這兩場戲,尤其是第二場,整個情緒、氣氛要上來。
而且吧,對於記者們的要求也挺高的,鏡頭也會給到他們,有特寫。
畢竟氣氛不是陳保國一個人能撐起來的,即便他外表長的再正氣,演技再好。
這是電影,大銀幕的細節比電視劇要求大太多了。
於是,唐言就各大報社發邀請,找了數百名記者(工具人)過來。
大部分都是官媒的記者,來自各省日報。
另類的氣氛組了,屬於是。
記者們雖然吐槽,把他們當免費群演用,不過卻沒有一個人眼裡就不爽和抗拒。
相反,一個個眼神裡都充滿了期待。
.......
“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
新聞廳裡,唐言也對數百名記者道了個謝,畢竟要用人家呢。
接著執行和各個副導演們在為現場的記者安排站位,並且有鏡頭的位置的記者,再次反覆叮囑。
還有白人和黑人記者,本來唐言想安排他們在新聞釋出會上搞事情的。
就是陰陽怪氣之類的。
縱然能讓觀眾情緒更代入進入,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這就是很明顯消費愛國情懷了。
愛國、主旋律可以拍,可以靠這個賺錢,全世界都有,只不過別人的主流價值觀不一定是愛國。
但是不能太刻意。
這跟後來網上那些天天挑動網友對外國的憎恨的自媒體有什麼區別,凡事不能太過了。
而且整部電影的基調,也是積極向上的。
加進去了,反而不好。
只是保留了出意外之後,外媒電視臺、報紙的一些幸災樂禍報道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