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年代黑澤明的《七武士》開始,把各個年代的動作片全都分析了一遍,闡述了全球動作電影的變遷。
最後,對《颶風營救》創新的動作戲,大誇特誇,以劃時代的動作電影結尾。
這個路數,唐言隱隱有些熟悉,十幾年後的媒體,也慣用這一招。
對比、襯托嘛。
不過,這也正常,寫作文還用排比呢。
最起碼就動作上來說《颶風營救》確實做到了創新。
不至於惡意去蹭,像那個喊著大威天龍的卓哥,他團隊連著兩三年,隔三差五就發人家吳經重傷,請他主演《戰狼3》的通稿。
動不動配一些吳經拄著柺杖的圖片,還煞有其事地加上“《戰狼3》”拍攝片場,卓哥穿軍裝拿槍的圖。
還好沒什麼粉絲,更沒有年輕的粉絲,要不然微博地下一水的哥哥好帥了。
人家哥哥敬個禮手還是彎的都能帥,卓哥怎麼就不能帥了!
還不止他一個人蹭,之前蹭過《紅海行動》的彭宇彥也跟著蹭《戰狼3》。
還別說,還真搞了個《戰狼3》網大出來。
上線的時候叫《反擊》,在一些電影資訊網站,特別標註別名:《戰狼3》。
連封面海報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不過,人家這片子確實在《戰狼2》的基礎上“升級”。
《戰狼2》冷鋒在海里幹海盜,人家卓哥《反擊》裡,穿著翼裝飛行的工具,背上兩個翅膀。
搖搖晃晃地飛在天上,將海面上的敵人一槍爆頭。
就問一句牛不牛!
這波,八倍鏡都不夠啊。
人在天上,敵人怎麼打,只能請抗日神劇裡步槍打灰機的大佬出馬。
這種蹭熱度的,屬於毫無下限了。
《颶風營救》這篇稿子,其實以這個時代的眼光來看,也沒毛病。
確實是有別於其他經典動作電影的,尤其是動作設計和風格,自成一派。
當然,不算《諜影重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