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看報紙,偶爾去一趟《倚天屠龍記》劇組陪陪高媛媛,到處開開會。
這就是一月下旬唐言的日常生活了,《颶風營救》、《畫皮》已經不需要時時刻刻照看了。
《亮劍》那邊唐言就是給了一份演員名單,還是儘可能用原來的演員。
尤其是靈魂人物,楚雲飛、趙剛、和尚、孫德勝等人。
還有一炮幹掉了坂田聯隊的柱子、神槍手喜子、神投手王根生、閱兵小王子王有勝、高唱八路軍軍歌英勇就義的連長黃志勇.....這些出場時間極少的演員。
一部二十多集的電視劇,能有這麼多隻出場幾分鐘,就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很難得的。
雖然主要是電視劇本身好,他們要是去演《新亮劍》,在另一位導演手下,說不定就不會那麼出彩了。
不過,打鐵還得自身硬,沒有好的演員,也不會用經典的角色。
更何況,這幾個群演,因為一部《亮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有的從群演一舉成為抗戰片專業戶,演上了主要配角,甚至主角。
沒有《亮劍》,再想要碰到這樣一部經典作品,演出一個經典角色,完成從群演、特約到主要配角,乃至主角的轉變,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些人一輩子可能就只有這一個機會,唐言也不想因為自己,剝奪了這些底層演員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是,雖然唐言對這部經典作品很瞭解,包括很多演員。
比如師長就在84版《西遊記》裡,演過金角大王。
這個好找,但是另外一些,很多都是群演的,就真的難找了。
有線索的,唐言就安排人到處找去了,一些一丁點線索都沒有的,就沒辦法了。
......
飛騰影視城,外面一排排的客車,這些都是給劇組拉人的人。
其中一輛車上,幾個司機正在聊天打屁,諸如哪個女演員多漂亮,見到了哪個大明星。
有一位司機例外,他正拿著本子,寫日記。
旁邊一個司機瞄了一眼,看到上面一堆日文,有些好笑:
“老楊,你學日文有球用,碰到過日笨人嗎?”
“老張這話可說錯了,人老楊說不定哪天出國去日笨呢。”
“聽說日笨的娘們特風騷,老楊要真去了日笨,可得好好讓他們見識一下咱們華國男人的威風!”
...
面對同行的調侃,楊文清也不生氣,只是笑笑:“反正也學了,總不能忘了吧。”
不過心裡還是嘆了口氣,他是成德人,1983年成德和日笨建立友好城市,他感覺日語肯定會有用,就開始自學。
天天就跟著收音機裡的《廣播日語》學,還報了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