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槍》的剪輯很難,難就難在特麼很多戲壓根就不是他想拍的。
一部分按陸釧的想法拍的鏡頭,另一部分是按江文想法拍的鏡頭,就是《尋槍》所有的素材了。
就好像,兩個廚師,一個要做青椒炒肉,另一個要做西紅柿炒蛋。
結果一個廚師只有青椒,另一個廚師只有西紅柿,現在要把他們炒成一道菜。
青椒炒西紅柿,只能又酸又甜又辣。
唐言就在一旁看著陸釧糾結的樣子,感覺挺好玩的。
先說明,唐言不是來看笑話的,真的。
只是挺閒的,沒什麼事,看看熱鬧。
這電影拍的,真是挺分裂的,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色彩湊一堆去了。
看陸釧犯了難,唐言開口了:“師兄,這個片子風格有點難統一啊。”
誰都看得出來,這電影要是個人的話,就是精神分裂了...陸釧說:“是啊,有點麻煩。”
唐言分析了起來:“這幾個主觀鏡頭,把鏡頭當作第一視角,讓觀眾置身其中,去看電影裡的事物與其他人物的情景。
可是又是大量的意識流鏡頭,打破了電影本身的邏輯情節,大量的回憶、幻覺、夢幻,和現實交織在一起。”
“這些意識流鏡頭...”
陸釧幾乎要脫口而出說都是江文的手筆,可是趕緊住嘴了。
要是唐言知道《尋槍》裡一半鏡頭是江文拍的,而不是自己這個導演,那也太丟臉了。
“意識流鏡頭怎麼了?”
唐言故作不解問道,但凡看過江文之前電影的,都看得出來,滿是江文的印記。
陸釧正色道:“沒什麼,不太好處理,我要想怎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唐言笑笑:“其實很簡單,劃兩條線就行了。”
簡單???
陸釧問:“怎麼說?”
唐言慢條斯理地說著:“兩條線,一條以主觀視角為主,觀眾隨著搖晃鏡頭的主觀視角,彷彿自己就是馬山腳步的聲音,呼吸的急促,讓觀眾更為直接的感受到馬山,丟槍後焦灼的心情,帶著馬山的視角,觀眾跟著尋槍。
另一條就是,讓觀眾以旁觀的角度,看馬山的一系行為,看著他的想象、回憶、臆想,這樣一個角度看,馬山就有點精神問題。
一個帶入馬山,跟著去尋槍,一個看著馬山,看著有點精神問題的他去尋槍,現實和夢幻兩條線,共同推進劇情,按這個方向來剪,就行了。”
現實和夢幻兩條線並進?
陸釧漸漸地眼前一亮,有了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麼簡單的安排,之前怎麼沒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