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為了市場,那為什麼選這麼一個冷門的題材呢?”韓三坪又問道。
“有“鬼”這個噱頭,其實也不算特別冷門,我想觀眾應該會感興趣的。”唐言笑笑道。
“說說你的策劃方案。”
韓三坪合上檔案,相比冷冰冰的文字,更願意聽唐言講出來。
唐言有些意外,不過想聽就講唄。
“韓總,我研究過目前國內的市場,在票房前二十的城市中,女性觀眾佔比已經超過了男性觀眾,佔據了電影消費的主要地位,就像家裡的電視機遙控器都掌握在妻子手上。
這種特別感人的愛情片,主要觀眾就是女性,又鑑於成本低、也請不到大明星,缺乏宣傳能力,所以必須把目標放在群體比較集中的地方。
大學,就是一個潛在觀眾密集的地方,情侶約會經常去要看電影,基本上看什麼片子都是女生選,在沒有大牌明星的基礎上,她們選愛情片的機率是最大的。
觀眾密集,也便於宣傳,而且各個高校都有自己的BBS論壇,便於大學生們分享交流,一個人覺得好看,很可能會帶動其他人。
大學生集中在大學裡,而每個大城市的大學,基本上也都集中在一個個大學城,電影宣傳的目標,放在各大城市的大學城就夠了......”
選擇《一隻鬼的故事》這部電影,唐言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沒有錢宣傳,也沒時間等口碑發酵,因為這個年代諮詢不發達,而且盜版快。
複製也是一個問題,小成本電影不可能全面發行,一個複製8000塊,頂多發行二三十個複製。
《瘋狂的石頭》那時候網路比現在發達,電影的質量沒的說,還是受眾更廣的喜劇。
可是呢,照樣只賣了2000多萬票房。
前期缺乏噱頭,靠著口碑慢慢火了,可是複製不夠。
8000塊一個的複製,電影發行方不可能給一部小成本電影多少。
後面口碑大爆,複製也只是一點一點加,也遲了,因為盜版出來了。
《一隻鬼的故事》,光片名帶個鬼,就是個噱頭,讓人好奇忍不住想去看看。
集中目標放在觀眾密集的高校,又是愛情片,一個孤獨的鬼魂等候了上百年,對女生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們遠比男生更感性。
電影唯一的缺點就是冷門了一點、文藝了一點,不過唐言刪掉了那些關於宗教、人生的戲份,把拖沓的長鏡頭全部改了,改成一部浪漫、感人的商業愛情片。
而且,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文藝青年,就像《港囧》那樣,徐徵演的男主角徐來有一部分就是他自己,誰能想到徐徵年輕時也是個文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