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常的一小事,不過葛憂講故事的能力那是沒的說,把這事講的頗具喜感,讓在場眾人聽的津津有味。
氣氛一下子從馮曉剛和石槺的針鋒相對,變得融洽了起來。
不過,這個會才剛開始,還只是奠定了下一稿劇本的基調而已。
劇本怎麼寫,電影怎麼拍,還得繼續討論。
把原先的劇本改動那麼大,肯定不是小修小補的事。
事實上,劇本的問題很大。
討論的中途,唐言也適時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
“馮導,其實我對劇本有一個很大的困惑,好萊塢大導演泰勒這個角色,在這樣一部以幽默、諷刺為主的喜劇片裡,人物設定太違和了。
這樣的喜劇片裡,戲份比較多的角色,通常分成三類人:嘲笑他人的人,被嘲笑的人,以及自嘲的人。
可是泰勒這個角色,不屬於任何一類,偏偏戲份又多,在整部電影裡顯得太多餘了。”
馮曉剛還沒吭聲,石槺倒是開口了,語氣裡滿是諷刺。
“我早說了,淨顧著討好外國人,這個角色就有問題,之前我加重了老派好萊塢製片人和年輕的新銳製片人那幾個角色的戲份,就是為了彌補泰勒這個角色的空洞!”
得了,又懟起來了,石槺還是很不滿自己的劇本被大幅度刪改。
文人的嘴,和筆桿子一樣厲害。
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出來打圓場了,一般是王宗磊幹這個的,後來對外代表華藝的經常是他,攜手各種明星,現身各種社會場合,打各種宣傳戰。
相比弟弟,王宗軍就低調的多,給外界一種沉默寡言、不善言辭的錯覺。
不過還沒等王宗磊打圓場,一直旁觀的哥倫比亞亞洲區製作部總監陳國福,倒是先開口了。
他輕咳兩聲,說道:“《大腕》和其他電影不同,面臨的是全球電影市場,需要國內和國外觀眾都能接受的故事,泰勒這個角色還是要慎重。”
原來是為了這個,難怪唐言總感覺有點不對勁。
《大腕》哥倫比亞投資了兩千萬,拿了海外收益,肯定是要在北美乃至全球上映的。
好萊塢電影有一個普遍現象,電影裡的華國人配角,看起來跟我們長的不太一樣。
典型的就是傅滿舟,漫威裡面的超級反派。
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的奸詐邪惡的形象,總是幽閉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策劃種種邪惡勾當,集當時西方人對東方華人所有最惡劣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