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3 (3 / 6)

前面是微小植物觀察區。

兩人一進入展廳,便看到了分成數個區域的展示區、以及放置於玻璃檯面下的一排排顯微鏡。

為了防止顯微鏡被亂動、光線變化等因素影響清晰度和倍數,它們被調整好放置於內部,遊客可以直接湊近玻璃觀察。

高科技會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視野和清晰度。

姚冰在四周逛了一圈:“原來是苔蘚和地衣、還有藻類、小型蕨類植物的標本。”

這些植物雖然比較常見,卻往往被忽略,於是葉晗單獨開闢了一個分割槽。

&nbsp 國內有專門的苔蘚博物館,但採用的大多是講解和圖片的形式,缺少互動性和探索性。

葉晗希望來這裡的遊客能夠親自觀察、自行感受,認識微小植物的種類與特性,增加互動體驗。

同時讓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植物,得到應有的重視。

其他遊客隨著姚冰等人一同進入展區,看著眼前的佈置瞬間驚歎不已。

“哇,好多顯微鏡。”

“這是...苔蘚?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觀察,不錯,很清晰。”

“展示的標本植物都好小,原來這就是微小植物展區。”

“突然夢迴初中生物課,有點懷念。”

“小X,你快過來看,這個地衣長得像紅珊瑚,真好看!”

……

來參觀的遊客從未沒有嘗試過這種體驗,紛紛激動地湊到顯微鏡前觀察。

姚冰兩人也是一樣。

離他們最近的展櫃中,放置著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石塊,上面附生著薄薄的一層地衣,旁邊有專屬的介紹牌。

地衣是藍細菌或藻類與真菌共生的複合體,單列為地衣植物門,全世界約有26000種,形態各異。①

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能看出真菌和藻類的分佈,種種細節清晰可見。

姚冰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畫面,眼中充滿了驚奇。

不得不說,很多地衣長得挺好看,不像她認為的暗綠色的一團,反而顏色鮮豔,有自己獨特的美。

在顯微鏡的放大之下,她彷彿來到了‘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世界。

姚冰一個接一個的觀察地衣,譚雙雙則去觀察藻類。

透過講解得知,藻類植物每年為地球製造90%以上的氧氣,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為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譚雙雙對藻類植物很感興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