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E國留學的時候,每個花園都有高山杜鵑,還以為是當地的特有品種,沒想到發源地是我國。”
“19世紀植物獵人帶過去的吧,E國的老傳統了,連偷帶拿(白眼.jpg)”
“不得不說,歐洲國家的氣候適合高山杜鵑生長,培育了大量園藝品種,反而是國內見得不多。”
“不好養啊。根系淺,喜冷涼,耐寒不耐熱,怕幹又怕溼。我媽老養花人了,結果還是沒養活,死了兩棵。”
“G省太遠了,希望花間集能讓我一睹高山杜鵑的美。”
“看描述,下週就到花期了吧?非常期待!”
……
以花間集當前的熱度,每篇+,但超出多少隻有後臺能看到。
5月1日,王蓮餐廳開放的通知和配圖,閱讀量超過180W。
官博的討論更加熱切,短短几天點贊量超過百萬,評論7萬多條,還不算各種轉發、營銷號的分流、媒體的參與等等。
這些全都是實打實的資料,無摻假,可以說完全抵得上當紅明星的熱度。
而高山杜鵑的關注度,顯而易見的冷淡。
後臺的閱讀量維持在20萬左右,一天過去還不到25萬,與之前相差7倍有餘。
幾乎是近兩個月的最低點。
畢竟像千人植樹活動、與螞蟻S林的合作,牡丹園、熱帶雨林空中花園、蘭花秘境,孔雀開屏......以及新開放的王蓮餐廳和森林景區,各個都是爆點。
網上熱搜不斷,萬。
並且有‘花間集與螞蟻S林的合作’以及‘王蓮餐廳’兩個超級爆點的加持,相關詞條的閱讀量和搜尋量均破億,熱度爆表。
在這樣的情況下,杜鵑園的關注度著實不高。
如果沒有龐大的粉絲基數,估計資料更差。
柳藝前來彙報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已。
不過葉晗對這種情況早有預估。
她之前在社交平臺搜過相關詞條,最高點贊數不過兩萬,專門的介紹更是寥寥無幾。
足見大眾對於高山杜鵑的認知度,想必沒多少人關注。
但葉晗覺得,這種情況是因為大家很少見到‘花中西施’,一旦見過之後,會有很多人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