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兩者的目的完全不同。
後者是為了將價格打下來,讓蘭花走入千家萬戶,降低大眾心中野生蘭花的價值,更好的保護它們。
而花間集則是為了維護物種的多樣性,使瀕危
植物得以繁衍和傳承。
數量根本不重要,傳承的意義最重要!
更讓大家震驚的是,困擾世界的難題不僅被花間集的研究人員突破,而且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
太可怕了。
“真的假的?”
“怎麼這麼快?”
“速度...堪比光速。”
“也不算。以前有不少人研究過,只是太難放棄了,成果是有的。”
“我們組織培養才進行了七八年,有性生殖居然出來了?”
“專利如果是真的,那我們走在世界的前端。”
“哪個團隊這麼厲害?什麼來頭?”
“我專門搜了主研究人員鬱思明。中科院出身,畢業不到兩年便被高薪挖去M國研究所工作,發表的學術論文眾多,還在SCI刊登過兩篇。”
“那確實非常厲害,是個天才。”
……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統計與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①
能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絕對是學術論文的頂級。
很快,葉晗就接到了來自國家植物園的葉華西教授、Y省熱帶植物園的許主任、林業局梁局長以及侯博士等許多人的詢問。
葉晗一一回復訊息:“研究成果是真的。
不過目前只完成了杏黃兜蘭和硬葉兜蘭的批次培育,其他蘭科植物仍在研究之中。”
畢竟時間有限,取得野生樣本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
而且蘭花種類不同,需要的培養基配比也有差別,目前只完成了葉晗從Y省帶來的種苗培育,未作後續的研究。
等到35月份蘭花花期到來,樣本數量足夠豐富,屆時將開展更多品種的栽培。
相信經過植物營養液的灌溉,蘭花種子的可用率也會大幅提升。
得到葉晗確認,中科院的兩大研究所頓時坐不住了。
尤其是Y省熱帶植物園,它所在的地區本就是野生蘭花的原產地,擔負著保育稀有蘭科植物的責任,肩上壓力巨大。
若是有了這項技術,何愁野生蘭花的族群不能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