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28 (2 / 6)

去年,他在欒湖溼地保護區見過上千只鴻雁成群結隊遷徙而來,景象十分壯觀。

葉晗的視線隨著它們的飛行而移動。

果真如書上所說,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如同在天際延伸的灰線,時刻保持著優美的隊形。

這種隊形能夠使它們不斷獲得上升的氣流,為飛行節省力氣。

而變幻隊形是為了更換頭雁的位置。

因為頭雁在最前方,無法獲得氣流的加持,需要承擔更多壓力,所以要經常更換。

鴻雁是非常團結的鳥類。

它們每次都是成群行動,飛行時會相互鼓勵同伴,共同度過長達1個多月的遷徙期。

葉晗看著它們朝著人工湖的方向飛去,在花間集的上空繞了一大圈,幾分鐘後又成群飛回,口中發出‘嘎嘎’的嘹亮鳴叫聲,似乎在巡視和討論環境。

等到歸來時,它們拍打著翅膀,批次降落於湖心島邊緣的水域。

近百隻大型候鳥降落,場面頗為壯觀,滑行的時候水珠四濺、蘆葦搖晃,灌木叢中的鳥雀都被驚起一片。

真的是好大一群,幾乎將大半個湖濱區域佔滿。

它們或是在蘆葦叢附近遊動,低頭啄食水草;或是在岸邊找地方休息,有專門的幾隻去高處‘放哨’,配合默契。

看來是準備在這裡越冬了。

曹主任對旁邊的觀察員道:“這批鴻雁的族群不算小,注意觀察記錄數量。”

觀察員:“是,主任。”

又是一批國家保護動物入駐。

在花間集建立鳥類觀測站刻不容緩。

曹主任不由得心生感嘆。

他在來之前,從未預料到會是如此景象。

根據葉園長的說明,眼前的湖心島面積才2000平左右,居然成了候鳥爭相來此的棲息地。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實在難以置信。

同樣引人深思。

候鳥為何跨越數千公里遷徙至南方?

對於這個話題,科學界眾說紛紜。

不過在曹主任看來,寒冷不是主要原因。

像天鵝的體內有厚厚的脂肪,能抵抗30度的嚴寒,即使在北方也能自由活動。

最根本的原因是北方冬季湖面結冰,食物匱乏,難以生存。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他想到剛才落在竹筏上那隻油光發亮的鸕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