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因曇花一現的奇景已經過去,曇花·夜遊門票取消,花間集夜間閉園,僅開放白日場。
剛好1月1日門票漲價,遊客數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開放時間與遊客量保持一致,員工們也能在天色漸暗的傍晚進行休息。
等到8點半開園時,鬱思明和其他遊客從2號口進入了植物園。
這時候的遊客人數不多,得以讓他看清周圍的環境和建築的全貌。
和其他初次來的遊客一樣,鬱思明一眼就看到了不遠處的半球型宏偉建築、以及從半透明的玻璃幕牆中隱隱透出的熱帶植物茂密的葉子。
熱帶植物?
是...展覽溫室?
而且面積還不小。
周圍人群紛紛往裡面走,鬱思明卻站在原地,視線直直地看向銀色鋼結構縱橫交錯的巨大建築。
或許其他遊客不清楚,像他們這種在植物研究所工作的人,最明白展覽溫室的建造成本。
單建造便不下千萬資金,且不包含裡面的植物和各種造景。
鬱思明在國外見過不少私人植物園和園藝區。
它們建造得非常漂亮,花卉數量繁多,大片大片的栽種於花壇之中,顏色豔麗多變,無論是造型還是設計皆可圈可點,甚至請了小有名氣的園藝師打理。
然而多是為了觀賞性,所有成本加起來都不及眼前這個展覽溫室的造價。
應該說遠遠不及。
花間集確實不是一般的私人植物園。
起碼從打造展覽溫室來看,背後的負責人實力不俗,也捨得下本錢。
鬱思明走入展覽溫室,柔和的微風輕輕吹拂,帶來春天般的溫暖,驅散了外面的寒冷,宛如進入了萬物復甦的季節。
他脫掉大衣搭在手肘,聞到了草木蔓延的清新與濛濛細雨般的溼潤,連緊繃的神經都跟著放鬆了幾分。
很舒服。
這裡...和其他的展覽溫室很不一樣。
鬱思明深深呼吸著草木的清香,沒有立即欣賞室內的景色和植物,而是抬頭看向穹頂和周圍的裝置。
展覽溫室建成後大部分時間為封閉狀態,自成一個生態系統。
保持恆溫依靠的是懸掛於玻璃頂棚的暖風機和送排風系統,約有68個,擺在不同的角度,風口對著內部,與空調的原理相似,時間長了會帶來乾燥和悶熱感。
溼度的恆定是噴霧系統作用的結果,就像在冬天的辦公室放置加溼器,作用有限,只為打造植物生長所需的條件。
為了打造熱帶植物的樂園,展覽溫室內部設定了送排風系統、加溫系統、迴圈風系統、噴霧系統...以及風速感測器、光照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等各種高科技智慧調控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