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葉晗第一次見到天鵝產卵,心情不免有些激動。
天鵝們居住的小房子修建得十分豪華,各種休息區與裝置一應俱全。
單獨設定的孵化區周圍種植了大片蘆葦和香蒲,足有2米多高,如層層山巒將整個區域遮蓋起來,遊客從外面根本看不到內部,最大限度地保證天鵝們的孵化不被打擾。
與外面春寒料峭的天氣相比,孵化區溫暖如春,地面鋪著恆溫式地暖,能夠自動調節溫度,使得孵化程序得以正常進行。
顯然這對疣鼻天鵝也明白這一點,才會選擇在2月初氣溫依然寒涼的時候□□繁育。
白天鵝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3月中旬6月份,等到氣溫回升後將陸續進行求偶互動,求偶高峰期為5月,這次相當於提前了一個半月。
就連前段時間招聘的天鵝飼養員徐光印,都沒有料到他們會在此時產卵。
正好徐光印家裡有急事請了5天假,所以是葉晗最先發現了它們。
葉晗蹲下身,杏眸微亮地看著這些圓滾滾的橢圓形天鵝蛋。
它們被放置於由疣鼻天鵝夫婦布精心佈置的鬆軟的巢穴中,巢穴很大,約有1.7米,外圍用細樹枝加固,內部則是早就準備好的細軟稻草,舒適度極佳。
草窩裡的六枚天鵝蛋每一枚皆個頭碩大、圓潤漂亮,看起來至少比雞蛋大五六倍。整體呈乳白色,隱隱透出輕微的青色,在光線的照耀下散發著珍珠般內斂的光澤。
卵殼的表面乾乾淨淨,只有稻草的邊緣和數根白色羽毛夾雜其中,顯得乾淨整潔,絲毫沒有其他天鵝孵化區的雜亂。
讓人一看就心生歡喜。
雄性天鵝一直站在孵化區外守護,遇到其它天鵝過來遊玩和覓食,便高高昂起脖子、撲稜著雪白的翅膀示威,以免裡面的天鵝母子受到傷害。
這時候的它警惕性極高且格外勇猛,除了出去給伴侶尋找食物之外幾乎與妻子形影不離,時刻巡視著周圍的危險,盡到一個丈夫應有的責任。
即使看到葉晗這位親自認證的‘飼養員’過來,它依然緊緊跟在身後,偶爾拍打一下翅膀,並非不信任對方,而是出於一種本能的反應。
雌性天鵝就窩在旁邊,不時用喙部梳理一下羽毛,繼而小心地將蛋扒拉在自己身下蓋住,用體溫時刻溫暖著它們,對自己的孩子非常愛護。
葉晗看著逐漸隱藏在柔軟羽毛下的鵝蛋,眉眼盪開笑意,她仔細檢查了一番裡面的環境,然後離開了溫暖的孵化區。
對於這方面她瞭解的不多,於是打電話向飼養員徐光印諮詢相關事宜。
徐光印似乎在老家,訊號不太好,說話斷斷續續的,幸好基本能聽清。
對方聽到訊息後非常驚訝:“居然這麼早就開始繁育了?”
他從事這個行業五六年,還是第一次聽說白天鵝在冬季產卵。
據他了解,這群天鵝剛到花間集才三個月,能夠如此快速適應環境並□□
產卵是極為罕見的。
基於天性,白天鵝必須感覺環境十足安全才會繁育下一代。
尤其是在營巢的過程中,一旦發現任何風吹草動或者不安全因素,它們會立即停止動作,直到找到合適的地點。
然而現在它們選擇在人工搭建的孵化區繁育後代,說明目前的環境令這對年輕的天鵝夫婦非常滿意,未在人工干預的情況下便自行繁衍。
而且時間上提前了兩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