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晴一路看下去,不時激動地拽好友的胳膊:“王蓮,你看王蓮!”
只見一個個瓶蓋大小的綠色葉子浮在在人工湖水面上,邊緣上翹,脈絡清晰,小小圓圓的一隻,比睡蓮剛長出的葉子還要小好幾倍。
我的老天,這也太袖珍了吧。
想起他們看到的如船一般的巨大王蓮葉片,再看看這個,簡直是反差萌。
必須要拍下來。
女生向來對這些可愛袖珍的東西沒有抵抗力,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不時傳出陣陣驚呼。
“晶晶,天哪,這群天鵝也太可愛了吧!
跟指甲蓋一樣大,雕刻得栩栩如生,好想把它們全部帶走——”
想想那些翼展近兩米的白天鵝,再看看模型裡的,陶曉晴感覺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她立即拿出手機拍照,不過模型實在太小,拍不清楚,於是她點選放大、繼續放大.......
!!
&nbs
p; 陶曉晴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放大數倍之後,天鵝的精度依然沒有降低,她能清晰地能看到修長的脖頸、翅膀上根根分明的羽毛以及蓬鬆的質感,甚至帶著栩栩如生的鮮活,好似能立刻展翅高飛。
她從未想過花間集連一個如此小巧的動物模型都做得如此精緻。
宛如做工精美的藝術品。
而整個花間集的3D模型便是無數藝術品堆砌的結晶。
完全超乎她的
  意料。
本以為是最普通的地圖,卻別有洞天。
遊客在對某一樹木、花草、微縮景色、或是整體拍照的同時,對於花間集的構造、景觀區等無疑更加了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科普。
哪怕初次到來的遊客,在持續的瞭解中也不會感到陌生。
……
此時陶曉晴兩人才剛參觀過序廳、還未進入主廳,便有了十足的新鮮感。
序廳的科普館標題、生命之樹、以及花間集整體3D模型,給整個展館拉開了序幕,讓她們對接下來的旅程更加期待。
前面就是主展廳,從門口的導覽圖得知展廳的面積極大,有四個分割槽展館,堪比國家科普館的面積,讓人感嘆花間集果然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