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隨著‘曇花一現’夜遊場次關閉,灌溉系統升級,展覽溫室、玻璃花房的智慧系統自動管理,員工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
如王洪年等園林綠化工人只在豬籠草等食蟲植物引進的時候忙碌了一番,現在就是負責給高大的喬木剪剪枝、做好樹幹和部分花卉的防凍,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事情。
因此大家對於即將開放的科普館興趣濃厚,挑選照片也格外認真。
“我覺得這張好看,不對,這張好像更好看一點。”
“成片的虞美人好美,走在其中像是誤入了絢麗的花海,有種清新淡雅的味道。”
“我倒覺得單獨的近景更好看,你看這幾株,纖薄的花瓣被風吹拂著捲起,嫵媚多姿,我選這張。”
“我投前面一票。”
“我投後面一票。”
“我棄權,實在難以抉擇。”
“我也棄權,選得頭都大了。”
……
又到了發起投票的時間,大家在群裡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將幾張照片看來看去,眉頭皺起,不斷進行著對比。
不知道的還以為在做什麼重大決定,其實是在挑選展示牆照片。
其中最多的讚歎就是:
“柳藝,你的拍照水平也太好了吧,各個都是精品。”
“是啊,我根本挑不出來,哪張都好看。”
“我覺得你可以拿這些照片去參加攝影評選,沒準能拿個大獎。”
這是半個多月以來,柳藝第N次聽到這種讚美,對於工作的熱情直線上升。
身為一個業餘的攝影師,她卻得到了比許多專業攝影師更多的讚譽,心裡美滋滋的。
柳藝嘿嘿一笑:“其實我的拍照技術一般,還是園長培育的花卉漂亮。”
那確實。
員工們自從來到花間集之後,便不自覺地對這個領域產生關注,調休的時候會去本地的其他植物園、景區轉轉,但無論從環境還是植物的狀態來看,遠遠比不上自家。
一些景區可能因為淡季遊客量少,疏於管理,裡面的樹木沒什麼人打理,又是落葉蕭瑟的冬天,看起來十分荒涼;與花間集精心照料、煥發著勃勃生機的植物有著天壤之別。
除了一些古樹名木之外,大多數植物旁邊連個介紹牌都沒有,讓人想了解亦無從下手。
盆栽區的盆景只剩下枝幹,無專業人士修剪,一點造型也無,進去就是看了個寂寞,甚至連栽種了什麼品種都看不出來,令人很是無語。
花卉區的花卉不在花期,唯有幾枝寒梅在角落中靜靜開放,頗為寂寥。
……
面積是大,但走了半天實在沒看到什麼景色,倒是把自己累得夠嗆,大冷天居然有點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