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0 (3 / 7)

正應了那句話,有時候越是柔弱美麗的生物,越不能掉以輕心。

孫宏輝觀察著那根捲起的葉子,細密的腺毛和透明黏液幾乎淹沒了飛蟲,只能看到從紅色中透出來的一抹黑。

完美的捕獵。

連他都感到驚歎。

&nbsp 宏輝覺得花間集的食蟲植物都非常活躍,全是捕獵的一把好手,進入食蟲植物區後,他已經圍觀了好幾次捕獵現場,100%的成功率。

捕捉昆蟲,放在這些食蟲植物身上是如此的簡單。

但其實並非如此。

在Y省植物園的食蟲植物展區,遊客們只能欣賞食蟲植物奇特的外觀,根本見不到它們捕食的場景,更不要說一連見到幾次。

食蟲植物消化昆蟲的過程極其緩慢,進食一次往往需要半個多月才能消化,等到下次捕獵或許到了一個月之後。

而且它們捕食的分量需嚴格控制,過大的獵物將導致其無法消化,最終使得相應的捕蟲器官發黑脫落,甚至整株死亡。

為了保證存活率和良好的狀態,食蟲植物仍然依靠光合作用和根系來獲取營養,而非捕蟲器官。

偶爾會進行人工加餐,就像動物園餵養動物一樣,不要求它們自己自行捕獵。

唯有在花間集植物園,才能看到這些食蟲植物在自然狀態下捕獵的場景。

獨一無二。

不僅讓前來的遊客大飽眼福,也讓食蟲植物愛好者們歡呼雀躍。

如今論壇熱帖全都是花間集相關,並且一改以往寥寥幾個置頂貼子,無時無刻不在更新,論壇中一片火熱。

【花間集,食蟲植物——孔雀茅膏菜捕食過程大賞。】

【花間集,食蟲植物——蘋果捕蟲堇捕食過程大賞。】

【花間集,食蟲植物——異形捕蠅草捕食過程賞析。】

樓主:我的老天,花間集的這隻異形養得太好了,夾子彎曲程度好高,快進來看,不看絕對後悔!

【花間集,論米蘭達豬籠草是否為國內比例最大的?歡迎探討。】

樓主:我覺得是。植株44公分,最大豬籠29公分,有沒有哪個大佬放出資料來比一比,我翻了資料,目前是最大的。

……

花間集以一己之力讓原本冷寂的圈子熱了起來,原本長期潛水的大佬頻頻現身回覆;有些覺得無趣退圈的人也在看到花間集的影片後迴歸圈層,重燃對食蟲植物的熱情。

論壇中熱帖不斷,回覆數量、簽到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比巔峰時期還要活躍。

連國家級研究專家葉華西都出來回覆了一個問題,他名字後面認證的一串榮譽直接讓大家驚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