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那個年輕人說得不錯,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在旅遊方面的開支也會縮減,競爭壓力比以往更大。
要在眾多景點中脫穎而出,達到要求的日流量,對於名不見經傳的植物園來說難於登天。
800人的日流量看似不多,但如果按照夏季8:30開園、17點閉園計算,除去最後半小時停止檢票的時間,那麼在開園的8小時內,平均每小時要有100人同時瀏覽景區,並且一直持續這個數量,只多不少。
即使一些國家級3A、4A級公園,在除了節假日之外的工作日,人流量都不一定能達到這麼多。
況且這裡的地點十分偏僻,知名度趨近於0,與那些耳熟能詳的景區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眼下只能靠宣傳。
葉晗在這項後面重點標註了星號。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傳播的速度極快,人們每天被數以萬計的資訊充斥,真真假假、虛實難辨。
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大家往往會在網路中尋求答案。
比如去一家餐廳或者景點之前,會提前做攻略,看評價、搜照片......用別人的資訊做參考。
而這個‘別人’,就是各種點評APP上的評論、某些博主的親身測評、或者是身邊朋友的推薦等等。
所以,宣傳也要從這些方面出發。
至於宣傳之後如何保持熱度,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又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想到這裡,葉晗有些煩悶,站起身將窗戶開啟。
雨後的氣溫還未回升,清新的空氣伴著徐徐微風吹來,逐漸驅散了心頭的煩躁。
葉晗垂眸思索良久,寫下了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
①獨一無二的優勢(賣點)
②完美的遊覽體驗(滿意度)
③主流媒體的曝光(宣傳)
④拍照分享的衝動(口碑推廣)
若是能儘量做到這些,或許距離完成任務不是那麼遙遠。
*
前段時間定製的物料很快送來了。
‘南山植物園’這個原本的名稱沒有特色,且與不少植物園相仿,葉晗乾脆將其改成了‘花間集’,既簡潔又朗朗上口,也為其後的發展奠定了基調。
其他的物料被依次擺在了相應的位置。
有了門口的手繪地圖和分佈在道路旁邊的路標後,植物園看起來規範了不少,各種景色的分佈一目瞭然,為遊客的遊覽提供了便利。
同時在一些標誌性樹木和圍欄周圍定做了介紹牌,遊客除了觀賞植物之外,也是一次學習和認識植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