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怪談都說我是個老六> 323 年復一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23 年復一年 (1 / 2)

第三百二十三章 年復一年

“咱們之前推測出這個怪談的殺人規則和顏色有關,而且當時你提出的幾點疑惑我也同樣不明白。但看到這張照片,我大概就有思路了。”

“F市的確沒有擅長畫畫且出名的藝術家,但是大災變前,逃犯聚集地的位置裡有!”薄言昭邊說,邊示意時雀和拜金小丑看投影。

薄言昭直接調出兩張畫作來。

其中一副是《日出》,另外一副叫《沉陽》。

“你們看這兩幅畫。”

拜金小丑:“不是一個人畫的吧!”

時雀:“在大災變前藝術史裡,這兩幅畫是同一個人畫的。畫師名字叫李元,是華國當時有名的油畫大師。《日出》是他年輕時候的代表作,《沉陽》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拜金小丑:“不可能!這倆畫基礎價格就不同,因為執筆人不一樣。”

薄言昭:“對!的確不是一個人,因為畫《日出》的是年輕時候的父親,而畫《沉陽》的,是他的小兒子。”

“不僅如此,你們仔細看後面這些畫。”薄言昭陸續又將十多幅作品的照片調出,投影到螢幕上。

拜金小丑看了一眼,“這些都是那個兒子畫的。”

時雀:“所以李元這個名字下的作品,其實是出自兩個畫師?那就難怪了。”

拜金小丑:“怎麼說?”

時雀:“我們在學校學習大災變藝術史的時候曾經分析過李元這個畫家。因為他是大災變前少有的高產畫家,所以最後流傳下來的作品相對其他畫家要多上好幾倍。”

“但即便如此,李元的作品平均價格在收藏界並不算很高,尤其是晚期的作品,十分為人詬病。”

薄言昭也跟著多解釋了一句,“因為感情。李元早些年的作品雖然在技巧上有所欠缺,可他充滿感情的筆觸卻更能讓人共鳴。而他晚年的許多作品,雖然技巧已經登峰造極,但卻缺乏情感。從藝術性上來說,反而不如他年輕時候的青澀之作。”

“那這麼說就不值錢啊!可這幅畫很貴。”拜金小丑指了指《沉陽》。

“因為這幅《沉陽》不同。你仔細看這兩幅畫裡的景物。”

拜金小丑仔細對比,“是在同一個地點同一角度畫的?”

時雀點頭:“對!《日出》是李元的成名作。根據《大災變藝術史》記載,李元的這幅畫裡,包含著強烈的希望感和對未來的期許感,所以剛一展出就引發了許多參觀者的喜愛。甚至有自毀傾向的參觀者,在看完畫後,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

拜金小丑有點不懂,他打量了這幅畫好半天,吐槽了一句,“太誇張了吧!”

時雀也沒反駁他,“這些都是記載裡的內容,具體真假以後有機會看看原版就知道了。不過重點在後面,《日出》取得的成功成為了李元的跳板,而李元也的確因此揚名。但是他的畫作有一個一直為人詬病的點,就是當時很多十分出名的藝術鑑賞家都認為李元的畫畫的技巧性很差。甚至只比一些初出茅廬的青年畫家要好一點。”

“而這個說法,在李元五十歲的時候,就愈演愈烈。而那時候的李元,也恰巧陷入了瓶頸期,很有沒有新畫作出現。”

“當時很多人覺得,李元就此落寞了。可誰也沒能想到,就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李元的情況下,李元在當年年底的國際藝術節裡,展出了這幅新作《沉陽》。這幅畫,和李元過去的風格截然相反,畫作裡沒有半分情感,只有純純的技巧。”

“而且是炫技一樣的技巧。所有看到這幅畫的畫家都會感覺到強烈的自愧不如感。也正是這幅《沉陽》,將李元岌岌可危的事業拯救了回來。”

“所有人都說,《沉陽》是李元沉澱之後,像當時的藝術鑑賞圈的復仇之作,也是李元對那些輕視他的人的打臉之作。所以,一樣都是沒有什麼感情,單純炫技的作品,《沉陽》的價格卻比李元晚年的其他作品的價格高出幾十倍。”

“懂了,和作品本身價格無關,因為作品背後的故事。”拜金小丑明白了,“但實際上,這些畫就是兩個人畫的,難道當時的人就沒有懷疑嗎?”

“有的,可他們沒有證據。這段歷史我選修課聽過。”薄言昭也多了些興致,“據說當時有一個和李元關係十分不好的畫家,專門找偵探去跟蹤過李元,不是跟蹤一天兩天,而是跟蹤了年。”

“這年裡,李元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除了購買材料的時候才會出門,剩下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沉浸在家裡畫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