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萬曆要是貿然答應了,或者是乾脆拒絕了,也都不合適。
因為這裡邊既有大量的利益,同時風險也同樣巨大,在這種情況下,萬曆同樣也在犯難,這一點沈淵心裡是清清楚楚。
同時還有這次他去會同館,營救那四名錦衣衛戰士的事,沈淵也把這件事從頭至尾向著萬曆講了一遍。
萬曆聽了之後,暗自點了點頭,他還向沈淵笑著說道:“看來這回駱指揮使要感謝你了,難得你這一招花槍使出去,就把人給救了回來。”
之後沈淵就開始陳述這個萬國博覽會計劃,其實這個計劃正是因為貿易不易開展這件事而生的。
按照沈淵的說法,貿易要是不進行的話,就會使得朝廷將這份巨大的財源拒之門外,可是若要開展,卻要防備海外之人心懷不軌。
所以像這種情況下,不妨設立一個有限度的、處在安全可控範圍內的試點,就是這個萬國博覽會。
按照沈淵所說,這個博覽會開在京師,但是隻允許國外的商人在此設立固定的攤點,由他們在博覽會里經營。
這個博覽會就像是城中的一個小城,裡面除了有外國商人之外,不但護衛的兵卒是大明朝的軍士,甚至負責經營的掌櫃和夥計也是大明朝的人。
其實這些人就是經過沈淵救助,正在培訓的那兩百多名教坊司小姐妹。
這樣一來,所有外國商人把貨物運到京師這裡,只允許在博覽會里售賣,而且他們所有的經營活動,也都在博覽會內部進行。
這就使得管理起來相對容易,因而絕對沒有安全方面的疑問,而因為這裡邊連一個外國的護衛都沒有,更別提什麼刀劍兵器了。
所以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外邦來大明交易的需求,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性。
這個博覽會除了日本、朝鮮、安南、還有英格蘭諸國之外,還有大量的大明各地商家。
這樣一來,無論是海外客商的銷售和採購都會極為便利。
同時大明的商家,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商人,也可以將他們的特產帶到京師來售賣,既方便外邦採購,同時也會給商人帶來的巨大的利益。
要知道京師的商業價值堪稱巨大,對於哪個商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巨大市場,這不但因為京師本地人口眾多,花銷銀子的數量如山如海。
而且還因為京師這裡可以輻射到北方各地,同時有運河同南方的貨物產地相通,這也是南方商家必然看重京師市場的原因。
所以這個萬國博覽會,就是一個涉及到外邦商人,還有大明各地特產商大宗交易的場所。
當它建立起來之後別的不說,就光是每年上交給朝廷的稅金,都是一個海量的數字!“可是這跟關寧鐵騎有什麼關係?”
這時萬曆終究還是問出了和朱常浩一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