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朝堂上的百官裡面,知道沈淵底細的人心裡都清楚。這個沈淵正是因為平叛江南,是一位在兵事上立過大功的功臣,所以天子才賜他帶刀進宮的殊榮。
而另外一些人卻是心中暗存疑惑,他們心說:沈淵中的是狀元又不是武狀元,賜他帶刀進宮算是怎麼回事兒?
實際上這
“帶刀進宮”裡的含義可深了,並不是僅僅允許沈淵掛著刀進皇宮這麼簡單。
事實上沈淵即使有了這項殊榮,他為了表示禮貌和謙遜,在以後進宮門的時候,一樣要把刀放在外頭才合情理。
不過這項待遇,卻代表了天子對沈淵的信任,他讓沈淵可以帶刀進宮,就意味著皇帝認可了沈淵手裡的刀,一定是為了保護天子的利益才佩戴的。
所以說,這就是天子對沈淵的信重之意!而另一方面,這種許可權對沈淵而言還有其它的好處,因為皇宮大內是天下最為緊要之地,所以沈淵名義上在皇宮裡都可以帶刀進入。
那麼這樣一來,除了皇宮之外其它的衙門重地,在任何地方……注意!
是所有的地方!沈淵帶刀而入,都沒人敢管他!因為沈淵已經有了這樣的權利……這把刀老子進皇宮都帶著,在你這裡我還得解下來不成?
你這破地方難道比皇宮還重要嗎?當然最後還有一個細節,
“帶刀進宮”和
“劍履上殿”是兩回事。也就是說沈淵要想在上朝的時候,屁股後面明晃晃地掛上一把刀,那也不行!
不過這樣一來,卻有一件事不但出乎了萬曆天子的意料,而且也讓沈淵本人都是始料未及。
因為新科狀元勢必是要入翰林院的,狀元當官的第一站一定是翰林院編撰。
然後他後邊的探花和榜眼,則是翰林院編修。可是沈淵在今天的傳臚大典之後,至此就被人安上了一個綽號,甚至這個綽號一直伴隨了這位
“沈大人”很久。因為他這次帶刀進宮,所以從今往後,所有人暗地裡都稱呼咱沈少爺為……
“四品帶刀翰林”!……弄出了這場風波之後,這回天子終於起駕回宮,去他的乾清宮了。
然後大典繼續進行……禮部尚書舉黃榜由中路出午門,置龍亭內,行三叩禮。
鑾儀衛校尉舉亭,將皇榜送至宮外張掛。狀元及諸進士俱隨榜出宮。順天府備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
傳臚後頒上諭,果然沈淵是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華潛、第三名柳如青,二甲頭名沈渙、授翰林院編修之職。
到這裡又出了個意外,按理說翰林院編撰和編修都是正七品……人家沈淵居然是正四品!
這件事兒大家全都是心裡有數,這是天子在獎賞沈淵在江南立下的大功,按說這樣的破格提拔並不符規矩,但是卻沒有任何朝臣對此有什麼異議。
畢竟沈哥兒那次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要是一個大臣能做到這個份上,估計都有封侯的可能。
現在才一個四品官而已,已經很拿不出手了有沒有?當沈淵走出奉天殿的時候,說實話他也感覺到很新奇,不是因為他在覲見天子時受到的殊榮。
而是因為他在這一次的傳臚大典裡,居然聽到了傳說中的
“中和韶樂”和
“丹陛大樂”。這要是讓他當初研究歷史的同事們知道,他聽了一回現場演奏,不得羨慕至死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