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龍嘆著氣說道:“所謂工匠並不是什麼活兒都能做,您別以為只要是個木匠,就能把所有的木工活兒都做了。”
“給您打個比方,這裡邊光木匠這個行當,要是粗分起來,就能分成很多類。”
“有大作木匠,專門是蓋房子的時候製作房梁檁子,還有那些木質構件的,這些人根本不會做傢俱。”
“至於傢俱木匠,也被稱為小作,箱子櫃子、桌椅板凳床,這些東西他們全都能做,但是其它的東西卻是一概不行。”
“還有專門造船的水木匠,從幾千料的大船到採菱姑娘用的小舟,都是由他們作的。”
“那些大船上雖然也有傢俱門窗,桌椅板凳,但卻統一由水木匠製作,一般做百姓屋裡傢俱的工匠,連手都插不上!”
“除此之外凡是木盆木桶馬桶這一類,用木板拼湊物件的木匠,統稱叫桶匠,別人要想幹他們的活,那純粹就是抓瞎。”
“此外專門做大小馬車的車匠,做犁杖鋤頭的農具木匠、甚至是做秤桿子的木匠……任何一種匠人都掌握著行業內的秘訣,別人都代替不了。”
“就拿馬車來說,九圈十八幅的馬車輪看起來簡單,但是人家不教你,你一輩子都看不會。還有秤桿上那些鑲嵌上去的銅星,您知道那要學多久?”
“……我明白了!”聽到這裡,沈淵已經明白了秦玉龍的意思,他嘆了口氣說道:“也就是說製作火槍,需要專門打製火槍的鐵匠才能行,是不是?”
“您說得對,火槍更是如此,”只見秦玉龍點了點頭說道:“如果要是做木桶的做漏了,大不了您揍他一頓,可是這火槍要是開槍的時候炸膛……”
“明白了。”沈淵聽到這裡也嘆了口氣,知道自己帶槍上京師這件事兒是不可能了。
在這之後,沈淵又提起了第二件事,就是在他去往京師這個時間,他需要秦玉龍去找一些民間工匠裡的奇人異士,還有各種頭腦聰明的學徒,讓他們解決幾個技術上的壁壘。
沈淵這是提前佈局,因為他知道大明朝在商品經濟這方面正在飛快發展。
這個時候如果還不提前開始工業佈局,在科學技術領域,大明就會落後於世界越來越多。
但是大明朝的底子也真是成問題……沈淵一項一項的把任務交代下去,還結合了他畫出來的很多張圖紙,這位大工匠秦玉龍才算慢慢搞懂了他的意思。
這裡面沈淵要解決的幾件事,第一就是冶煉鋼鐵。在明朝這個時候,鋼鐵製品的好壞,基本上要看打製它的工匠水平如何。
關於含碳量對於鋼鐵效能的重要性,他們多少摸到了一點門路,但卻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好在沈淵在這方面理論的知識儲備還足夠,他給秦玉龍講述道……一塊鋼鐵在含碳量高的時候異常脆硬,隨著鍛打,碳含量會越來越少,它也會越來越軟……然後到了一個最佳的時刻,這時的碳含量足以使得這塊鋼鐵又堅硬又不會脆。
在這之後就是越鍛打越軟,直到它變成一塊熟鐵……這時的含碳量就非常低了。
秦玉龍是個玉器工匠又不是鐵匠,但是他對於沈淵的崇拜和佩服,卻讓他毫不猶豫的接受了這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