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皇帝的批覆,翻譯成大白話的意思就是:
;你們父子倆都是好樣的,你爹該升官還繼續升官。沈淵你要是不願意要這個同進士出身也隨你&lip;&lip;拿恩賞換誥命的事兒,就這麼定了!
說實話這樣的奏摺,在萬曆天子看來也是個異數。原本他就很少收到百姓的奏書,更何況這個學子沈淵的精神面貌和操守,也都讓他極為欣賞。
天子總覺得他在文章中感受到了一股活力,也為大明出了這樣的年輕學子而振奮。
跟衰朽而固步自封的朝堂相比,萬曆皇帝覺得這個沈淵完全沒有那種他一動手,就有二三十股力量同時牽拉自己滯澀感,反而在文章中透著一股爽利的精氣神兒。
這讓天子忍不住心胸大暢之餘,也暗暗記住了沈淵這個名字。
&np;lip;&lip;
當天子這封批覆發回到揚州之後,正好趕上沈玉亭在承宣布政使司,剛剛走馬上任之際。
這一下聖上的旨意當眾宣讀,立刻便在官場上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這些沈玉亭的新下屬們,還有承宣布政使司各個司部的主官,對於天子如此愛護他們父子,都是暗暗吃驚。
更何況這沈玉亭也就罷了,聖上在聖旨中誇了他幾句。而他那個兒子居然幹了這麼件不靠譜的事,居然天子也給答應了?
他竟然用聖上賜給他的同進士出身,給他母親換了一個皇封誥命&lip;&lip;天下還有這種不知道好歹的人?
這同進士出身,就相當於一腳邁進了官場。以他一個童子試都沒過的學子來說,直接就可以跳過不知多少場考試,進入國子監學習。
之後在那裡混兩三年出來,得個縣令簡直是易如反掌,這麼好的事兒他居然說不要就不要了?敗家子兒!
大家雖然心裡罵他敗家,暗自直跺腳,可是嘴上卻是一點兒指責的話都說不出來。
畢竟人家是給自己母親換來了誥命,這等孝子之行應該嘉獎才是,誰也不能拿這個來責怪沈淵。
&np;lip;&lip;所有人都可以預料,如果沈淵這小子在今後的科考之路上順風順水,就憑他這樣的孝道之舉,將來必定會揚名天下。
也就是說他只要能透過考試當上官,那這樣的名聲對於沈淵而言,可以說是一生的閃光點,會反覆無數次地被人提起。
可是反過來說,如果這小子考不上科舉,那他可就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笑話了!
放棄了同進士出身,結果自己連個童子試都考不過,這得是多麼缺心眼的人才能幹出來的事兒啊?
如果將來他一輩子都是個草民,那他這次謝絕皇恩的事兒,也會永遠被大家提起,不過每一次都會是用來狠狠地嘲笑他!
&np;lip;&lip;
這時揚州官場上的這些官員還不知道,沈淵的名字不但在揚州官場,甚至在京師、朝堂和內閣也都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