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這樣三番兩次之後,明軍的槍管由於連續發射變得灼熱燙手,士兵們也在騎兵們的恐嚇之下慌亂成了一團。
然後女真部隊就可以趁機衝入自己的弓箭射程,一通箭雨下去,明軍的陣型就會開始潰散。
在這之後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的追擊戰,巨大的傷亡就此產生,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每次作戰的情形幾乎無一例外,全都是如此!由此女真軍隊就獲得了“滿萬不可敵”的稱號,作戰的時候氣焰囂張也越發驕橫,甚至對明軍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優勢。
到後來的崇禎時代,哪怕就是百十人的女真騎兵,也敢衝擊大幾千上萬的大明軍隊。
明朝軍隊甚至已經到了不敢出城的地步。
除了守城時還能打一打,他們哪怕是人數百倍於女真部隊,也一樣連出城應戰的膽量都沒有!所以說這不全是火槍的問題,也是士兵訓練和戰場紀律的問題。
不然的話也不會有無數的大明軍隊一但投降了女真人,就立刻爆發出數倍於之前的戰鬥力。
那是因為他們在女真人的鋼刀威脅下,既不敢提前開槍,也不敢胡亂發射,甚至死戰到底不敢潰散,這才是他們戰鬥力急劇提升的原因!而現在對於沈淵而言,士兵素質和訓練已經不成問題了,他手下的兩千軍隊,絕對是大明朝作戰最頑強,意志最堅定計程車兵。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沈淵要做的,就是給他們配備上最可靠的武器。
沈淵的這些火槍並不一定比大明朝的火繩槍射得更遠,但卻能射得極其精準,瞄準迅速而有效。
而且這些火槍還要具備更強的安全性,最起碼按照沈淵的要求,像炸膛這樣的事故哪怕是火槍用到報廢,也絕不允許它發生。
另外新式火槍還要上彈快速、能避雨雪、輕巧結實、便於攜行、射擊時舒服可靠、人機工效好,還要安裝上刺刀便於肉搏戰……基本上就是這些要求了。
……等到呂怯勺說完的時候,沈淵聽著他的意見,心裡又想了很多。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看來,自己第一批做出來的步槍應該是合格的,但其中也有很多問題。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射擊的頻率,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如果你的步槍射速不夠高,那部隊就要隨時準備肉搏作戰。
所以為了在中短距離內對敵人產生火力上的優勢,沈淵還要做出一批近戰用的短管霰彈槍才行,另外對付叢集衝鋒計程車兵,手榴彈也是必須有的。
最後到了貼身近戰的時候,戰士們就要依靠刺刀了,所以刺刀格鬥的訓練還要加強。
不過所謂的武器好不好用,也要看跟誰打。
沈淵這次要帶兵去南方,他的假想敵實際上是大明朝的正規軍。
而且現在給他準備的時間也很短,現在的武器研發在技術方面的積累,也遠遠沒到研製更厲害步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