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萬曆這次上了沈淵的當,並不是因為他蠢,這位皇帝實際上是很聰明的。
他之所以成為明朝歷史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實際上從來不是因為智商的問題,而是他性格上的問題。
因此萬曆也在歷史上揹負著兩個截然相反的名聲:一是在他執政前期的十餘年,張居正時期的“萬曆中興”。
但是在他年老之後,大明的國力江河日下,以至於被後人評價說:“明亡於崇禎,實亡於萬曆。”
當是張居正的新政不但見效明顯,而且他還是萬曆皇帝的嚴師,但是這對師徒可跟沈淵朱常浩截然不同。
萬曆在皇宮裡不管想幹什麼,都要經過李太后和張居正的同意,不管他要什麼不但都得不到滿足,而且還會被人用一番大道理教訓得死去活來。
所以當張居正死後,當時的萬曆還悲痛了一陣。
可是當他知道張居正在自己家裡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心裡立刻就對老師充滿了極度的怨恨!由此他把張居正之前的功績盡數推倒,新政全部放棄,提拔上來的人才摧殘得七零八落,沒多久就把新政帶來的成果摧毀一空。
在這之後,他又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很厲害的皇帝,耗盡國力打了萬曆三大徵。
然後他又因為自己意圖立為皇帝的兒子朱常洵得不到朝廷的承認,因此和整個朝廷對立了三十餘年。
從所有這些事件中都能看出,萬曆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聰慧,但又是一個性格偏執,極其情緒化的人。
因此當他被沈淵一次一次的感動,沈淵營造出的形象完全深入到萬曆的內心時,他才這麼容易輕信沈淵。
當然沈淵也說不上有多恨他,萬曆最大的錯誤,其實是他的性格幹不了皇帝這行。
一個愚蠢的皇帝可能會極其麻煩,但一個自作聰明的皇帝,可就不止是麻煩這麼簡單了,那簡直就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災難!……所以這次君臣奏對,沈淵完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萬曆現在已經是對沈少爺極其信任。
其實沈淵的心裡明白,只要他外放為官,不在天子的面前晃悠,萬曆對他的這種信任能持續多久也很難說。
畢竟滿朝文武官員裡面,真正能給沈淵說好話的人是少之又少。
只怕用不了幾年的功夫,那個多疑的天子又會對沈淵開始懷疑和忌憚。
不過這也沒關係,只要給沈淵幾年的時間,他就可以在江南經營勢力,站穩腳跟。
到時你愛信不信,不信我就打到你信為止!所以沈淵這一次進宮,出來的時候也是極為輕鬆。
等過幾日沈淵離京的時候,以劉若愚這樣的太監身份當然不能過去相送,所以兩人就在皇宮門口那邊依依惜別。
沈淵和劉若愚之間的關係很有些奇怪,最開始的時候沈淵是傾慕劉若愚的才學,感謝他給歷史研究留下了一篇了不起的著作,因此兩人才會傾心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