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拋棄在倫敦的華人,他們有的很快就死於飢餓和疾病。也有一些在市郊裡靠著撿垃圾和乞討,頑強地活了下來。
在伍爾維奇附近,就聚居了很多這種情況的華人。而最近這一年間,行知大師也將他們一一救助到商棧裡。
他給這些人購置了乾淨的衣服,讓他們有飯吃,同時也可以幫商棧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
這些大明同胞相比於流浪和乞討的生活,還是喜歡跟自己的人住在一起。而且在商棧裡能做工養活自己,讓這些人對商棧的老闆劉窮理和營救他們的行知大師心存感激。
如今在這間東方商棧裡,除了他們之前帶來的五十個人,大部分都被安排到了對岸的補給站以外,剩下的差不多全都是這些被救來的大明人。
他們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位,不但有老有小還有七八個孩子。因此除了給他們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之外,行知大師還開了個學堂。
在學堂裡,行知大師親自來教授那些孩子們讀書認字。這七八個孩子裡小的才四五歲,大的也就十二三。
由於行知大師仁慈溫和,知識淵博,很快就成了孩子心中最受歡迎的人物。
往往他講授的東西,都能用很好玩的方式表現出來,讓這些孩子在玩耍之間,就掌握了很多文字和數學知識。
同時因為這段時間良好伙食的調養,讓孩子們和那些被救助的大明人,身體也慢慢恢復了健康。
在這個商棧裡,始終都是一片和諧的氛圍。每個人都很有禮貌,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規律。
……
在食堂裡吃飯的時候,小貝還跟劉窮理聊了兩句,不外乎是他出去談生意的細節。不過他說著說著,卻忽然看到旁邊吃飯的行知大師抬起頭看向了自己。
小貝剛才正說到,他到客戶那裡推銷中國的摺扇,然後他一出門,就看到了幾個身上穿著英國紳士衣服的東方人。
準確的來說是三個,而且他們長得還挺像。當時小貝在那間雜貨鋪裡一出門,就看見那幾個人站在街對面看了自己一眼。
之所以這三個東方人會引起小貝的注意,是因為他很少在倫敦看到衣冠楚楚的東方面孔。
一般的大明人在這裡都是衣著破爛,好一點的也就是穿著傭人的衣服,這樣紳士裝扮的倒是少見。
“長得挺像的,好像三兄弟。”小貝一邊說一邊往嘴裡大口地塞著酸辣土豆絲……一點不耽誤他享受美食。
行知大師聽到這句話,默默地點了點頭。
……
劉窮理看到行知大師緊趕著吃完飯,起身帶著幾個孩子就走。
行知大師把兩個口袋搭在肩上,笑著說道:“你們慢點吃,我帶著孩子出去買麵粉……順便帶著他們逛逛街透透氣。”
劉窮理笑了笑,接著回頭吃飯。
這位行知大師每次有事出去的時候,都要帶著幾個孩子一起。這些學堂裡的孩子也非常願意跟他一起出去逛街。
一路上不管碰到什麼新鮮事,孩子們都要問問行知大師是怎麼回事,有的時候行知大師也會向在這裡待過年頭比較長的孩子,請教那些他沒看過的東西。
說是透透氣,其實一點都沒錯,出了這個院子以後,華人在倫敦各個街區就是毫無地位可言,經常會被各色人等欺負。